从本能出发:马轲、李飒、于洋纸上作品展在京开幕
来源: | 作者:艺术中国

本次参展艺术家马轲、李飒、于洋与喜马拉雅FM《艺术的故事》主播张法中对谈

2018年10月14日下午,“禽兽”纸上作品展在北京草场地EGG画廊开幕。本次展览由艺术家李飒发起,共展出马轲、李飒、于洋纸上作品12余幅(组),展现了艺术家们对生命、死亡、本能、破坏性、创造性等方面的思考。

李飒-2018.10.04

本次展览发起人李飒将展览命名为“禽兽”,意在强调“兽性”是人性深处那种具有破坏性的力量,也是创造力的源泉,即生命的“原力”。随着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发展,人类逐渐改变了原来的模样。在艺术家看来,这似乎是一个人的本能逐渐丧失的过程,人类不断被外在的世界左右,最终变得不能自主,变得冷漠和机械。大数据的高度发达让人恐慌,一旦掌握了数据就掌握了人,随之而来的是外部世界变得越来越规范化,因此他们希望能撕开一个裂缝,让本能和冲动自由行走。

李飒-2018.04.17

展览开幕之前,三位艺术家与喜马拉雅FM《艺术的故事》主播张法中就本次展览进行了一次对谈。对谈中,李飒认为艺术中的“破坏性”是具有价值的一种做法。现代人不应该封闭自己,应该保持一种高度的开放性,要勇于面对新事物所带来的挑战。尤其是当我们面对传统的时候,用个人体验式的方式去破坏和理解,远比用遗存的表面形式去继承重要。他甚至认为,如果再用表面的、传统的方式去再现传统,是一种人格分裂的做法。对此,张法中认为,用现代人的视角去看传统,本质上就是一种破坏。

李飒-2018.07.14

在这次展出的纸上作品中,有两幅李飒的绘画没有装裱,直接悬挂在了展厅的白墙上,给人一种朴拙的、原始的观感。作品《2018.04.17》中,粗糙厚实的皮纸经反复的创作和叠加后呈现出了一种肌理感和层次感,水墨、丙烯、炭笔共同组成了艺术家内心的语言。这幅作品来源于一张照片的启发,李飒对此进行了调整和修改,从而表达出更为强烈的视觉效果。画面里有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自然流淌下来的颜料痕迹,也有力量和行为痕迹造成的破洞,这一切都让作品看起来很随性,很冲动,充满了破坏性。

李飒-2018.09.27

对此,李飒谈到,因为担心进入一种惯性,他有时候甚至会闭着眼睛画,同一幅画会画两三次以上,画的时候也不会在乎结果,更不会为了画一张完整的、好看的作品而去创作,所以经常会画坏很多画。于他而言,有勇气放弃最终的结果和追求是最重要的,他觉得当代艺术就是讲述人的,是对人真实的生命状态、爆发力和感受的描绘。

马轲-狄俄尼索斯

马轲这次带来了5幅作品,他以轻松的素描形式与观者见面,并希望由此达到一种随机的、不为结果服务的效果。参展的5张作品名字一样,但却体现了不同的创作逻辑……

马轲-狄俄尼索斯

从本能出发,回归艺术原始的冲动,反对那些“聪明”“精巧”“讨好”“虚假”“庸俗化”的艺术……这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而艺术家们试图通过作品不断地呐喊,不断地挣扎。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2日。

马轲-狄俄尼索斯

对谈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于洋-他山之石 方案草图-2015年

观众观看作品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