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与艺术家观看展览
2018年10月24日,“游心造境——任清中国画作品展”在恭王府博物馆安善堂开幕。本次展览由恭王府博物馆展览活动部、中国美术家协会青少年美术展览与推广中心联合主办,恭王府博物馆书画创作与研究中心执行协办。本次展览主题为“游心造境”,这既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中国传统绘画创作思想相契合,也指艺术家在面向时代,深入生活过程中吸取天地自然的灵气,并将之转变为内心感悟与情感的表达。
展览展出的三十余幅山水写生作品,不但体现出任清在中国画创作实践与中国画学理上的深厚积淀,而且上溯传统、立足生活,是从写生到写心的诗意创作。艺术家把自然山川客观物像化为自我“意境化”山水画的表现形式,追求 “气韵生动”、“画”以载道的审美境地。
任清的作品非常注重写生,对于写生地点而言,艺术家没有刻意选择,在任清看来,名山大川与田园小景都可以入画。“有时候在路上看到的景致都感觉很如画。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相结合的地方很吸引我,就是那些既富有特点的自然山水,又有深沉厚重的人文遗存的地方。比如安徽九华山,不但佛教文化源远流长,景色也非常入画;齐云山,是道教文化的场所,景致灵秀;温州的南雁荡山幽静清奇,山上有一个会文书院,相传朱熹曾在此传播儒家经典。这些历史遗存,是传统文化的痕迹。在这里,抚今追昔,能感受到文化的脉络,人的智慧与温度。每一个石桥、茅亭、房舍、庙宇,所有景物的设置都与自然结合的恰到好处,如同生长出来的一样,这些都汇集了前人的智慧;每一个能保存下来的古代细节都是耐人寻味的,都是有故事的。中国山水画与西风风景画的不同之处,我认为其中一点,就是山水是一种理想生活的寄托,具有浪漫的想象空间,这里就有前人的影子,比如隐逸生活就会想到王维隐居的辋川别业,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每个人都幻想有这样的一个地方,来安放自己的生活与精神世界。因此,有些西方风景虽然极好,但因为文化认同的问题,画出‘山水’的感觉需要在笔墨、形式语言上做出调整才行。”
展览现场
开幕式由本次展览策展人周望主持,原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恭王府博物馆副馆长边伟、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部主任冯令刚、中央美院美术史学者葛玉君、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陈平、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副院长许俊等嘉宾先后讲话。艺术家任清表示,“此次展览主要展出了山水写生的系列作品。山水写生中‘对景落墨’,指在现场以笔墨进行写生,借鉴了西画写生的方法。我认为这个方法可以和传统的‘饱游饫看’‘目识心记’的方法形成互补。生活和自然中的丰富和生动是在书斋里想象不出来的。有的人认为对景写生不是传统的方法,有问题。其实,这个方法用于中国画的时间并不长,还需要总结经验来推进。对景写生的方法没有问题,但是,对景写生中如何思考、如何表现是要反思的。对景也可以画虚,画意象,甚至抽象。李可染提出对景创作的问题,就是要有‘意匠’,要提炼升华。当代的油画家也在研究对景创作的问题,我去看过王克举先生的油画写生的过程,画的很有激情,但他的作品一点不写实,他在追求‘意象’,这引起我对山水写生的一些思考。这次展览的画算是一个小结,集中起来看看,优缺点可能看的更清楚,以便于总结。接下来,我有些新的想法会在写生、创作中做些实验。”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28日。
部分作品一览
归舟 45X68cm 纸本设色 2015年 任清
绛霞 45X68cm 纸本设色 2015年 任清
雪霁 45X68cm 纸本设色 2015年 任清
万卷楼 45X68cm 纸本设色 2015年 任清
湖心亭 45X68cm 纸本设色 2015年 任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