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阎红玉
去年冬天和今年春天,吉林省少雪少雨,特别是今年入春以来,全省普遍遭遇了几十年少见的严重春季干旱。截至目前,全省已有2个多月没有下一场有效接墒透雨,缺墒面积曾达2300多万亩,严重缺墒面积达到870万亩,吉林中部地区约300多万亩玉米因旱出苗受阻。与历史同期相比,玉米长势高度普遍低矮15厘米左右,至少少4片叶以上,普通常规种法个别地块至今出苗率只有4~5成,这是近些年玉米苗情长势最差的一年。为了保出苗、促长势,全省各地仍在继续采取多种抗旱保苗措施。
然而,在这种极端严重的春季干旱情况下,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却惊喜地看到玉米长势良好,苗青禾壮,一点都不像遇到旱灾的作物,这得益于该省今年推广的玉米秸秆覆盖机械化免耕播种技术。
据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心副主任郑铁志介绍,今年吉林在全省10多个县(市、区)近百个点、累计推广约9万亩玉米秸秆覆盖机械化免耕播种技术示范田,这项技术的应用在大旱之年优势明显,具有保墒、抗旱、出苗早、出苗率高、浇水抗旱用水量少、投入成本低,苗情长势好等特点,为确保今年玉米产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该技术主要有两种秸秆覆盖模式:一是在秸秆全覆盖的情况下,春季直接使用高性能免耕播种机在播种作业时拨分秸秆同时直接播种。在双辽市示范田块,记者看到由于播种前对覆盖秸秆没有进行任何处理,尽管今春季雨水少,但土壤耕层中原有积蓄储存的水分在秸秆覆盖下蒸发散失少,可充分保墒,原有的墒情基本满足了玉米种子发芽、出苗所需的水分。采用这种模式的双辽市、梨树县出苗率都在八成左右,该模式大约占示范田总面积的15%。
二是秸秆全量覆盖归行处理模式。这种模式占示范田面积的80%以上,是今年播种的主要模式。该模式大部分是在春播前一周左右,使用秸秆归行机,把播种带的覆盖秸秆拨分归行到休闲行(空垄)上,或者免耕播种机配置前置式秸秆归行机,边秸秆归行边免耕播种,使播种行耕层内水分在秸秆覆盖下播种前能够较好的保留,失墒少,免耕播种深度适当,而且充分利用了底墒,大部分地块顺利出苗,基本出苗率在八成左右。在九台区、乾安县、农安县、榆树市示范田块上,比较好的田块出苗率达九成。
今年,在梨树县刘家馆子乡20个示范点中,仅有4个示范点在播种后和出苗后采取了浇水灌溉的补水措施,占20%,而其余16个示范点都没有采用任何人力补水浇灌措施,出苗率仍在八成以上。
同时,该技术节水效果明显,由于机械免耕播种形成了一条播种浅沟,所浇的水正好灌浇在播种浅沟中,流失损耗少,能尽快渗透到种子周边地域,水分得到充分快速利用。而且用拖拉机拉水罐浇水作业时,拖拉机车轮正好行走在覆盖的玉米秸秆上,不压地、阻力小。在梨树县林海镇的示范田块上,用这种技术比常规种法要节省1/4的浇水量。农安县青山口乡鑫乾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王尚乾说,秸秆覆盖免耕播种的部分地块,1公顷地浇水用量比常规种法要少6吨水,出苗率在九成以上。
当然,今年还有大部分地区的玉米采取常规普通种法。榆树市环城乡城子村占惠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宋占惠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使用坐水种方式或者播种后浇水抗旱,投入的人力物力和用水成本每公顷在1500元以上。有些是重新毁种地块,重新毁种一公顷地投入的种子、人工、拉水浇地、播种等费用预计在3000元左右。而应用玉米秸秆覆盖机械免耕播种的地块,几乎没有毁种和补种的,补浇水的地块也比较少,节省的抗旱费用平均每公顷在2000元以上,相当于增收4000多斤玉米的纯收益,实实在在地体现出了这项技术抗灾节本的优势。
在采访时,一些应用过这项技术的合作社社员和农场主对记者说,遭遇大旱年,地挨地、垄挨垄,普通种法不浇不灌苗不出,出苗断条一片片,而使用这项技术种地,不浇不灌照样把苗出,并且出苗率高,没有毁种的,俺们农民都服了这项技术,来年说啥也要用这项技术来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