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艳文
“只要得空儿,我就缝缝箱包,累了就歇歇,家里啥事儿都不耽误。”日前,河北省临西县临西镇陈庄村村民陈维春,坐在缝纫机前乐呵呵地说,他的左腿残疾多年,行动不便,但有了这台缝纫机,今年就可以脱贫了。
农村贫困群众脱贫有多种途径:有人依靠劳动力进城务工;有的家庭通过供养子女读大学,进而改善一家人的生活状态;有的家庭通过产业政策,依靠能力和技术摆脱贫困。以上这些脱贫手段,大多数是建立在全劳动力的基础上。
还有一群人,不能干重体力活,自己又没有文化和技术,甚至是残疾人,行动不便。对于这样一群人,如果仅靠政策救济,只能是杯水车薪;让他们外出务工,也不太现实。而河北省结合这些特殊人群的实际情况,推出了“细胞工厂”的实际举措,既可以延长产业链,也可以助力脱贫攻坚。
之所以叫“细胞工厂”,就是因为它的规模小,多是利用村里闲置房屋开设一家小厂子,成本不高,但是运行却很灵活。根据村民意愿,可以集中上班,也可以把缝纫机搬回家,时间自由,按件计酬。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深水区”,最为紧迫的是提升“锅底人群”的能动性,让他们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获取财富。这些开在村里的“细胞工厂”正好契合了这些贫困群众的意愿,让他们的生活有了盼头,值得推广。
上一篇:蔬菜新品种“长寿菜”热销
下一篇:细毛羊新品种加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