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桃”助京郊农民稳产增收
来源: | 作者: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北京市平谷区刘家店镇胡店村果农张华曾是网络公司白领,因家庭原因回归乡村,通过“互联网+大桃”模式和大桃分级售卖,她拥有了自己稳定的客户群体,如今年收入12万元以上。

  张华只是京郊果农的代表。位于北京市东部的平谷区是全国大桃生产第一区,大桃面积、产量、品种居全国区县级首位。平谷大桃不仅销往国内二十多个省区市,而且销往东南亚、西欧十几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

  地毯式培训果农 开启电商模式

  平谷有7万农民从事大桃产业。在发展电商销售前,大桃多卖给外来收购者,如果卖桃的果农多了,收购者会恶意压价,让果农们苦不堪言。现在,平谷区通过培训农民通过微信等自媒体销售农产品,让农民直接面对消费者,实现利润最大化,掌握农产品的交易权、定价权、收益权。

  平谷区商务委员会副主任高杰介绍:2017年,平谷全区大桃电商销量2060万斤,促进农民增收5155万元。2018年截至目前,实现电商销售大桃1350万斤,同比增长46%。“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可以直接获取最广大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信息,电商根据市场需求尤其是差异化的高端定制,推动了产品分级,促进了流通标准化,引导推动了农民生产的标准化。”

  为了让普通农民能学会电商销售,平谷培育本土电商讲师团队,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大桃主产乡镇开展“地毯式”培训,让手机成为农民的“新工具”。

  平谷新农人讲师团团长王丹说,她们教过的学员已有6000多人,王淑华阿姨虽然已经六十多岁,仍学会使用手机发朋友圈,并且自主做一些促销活动。

  刘家店镇胡店村果农张华以前是网络公司白领,因为家庭原因回到了平谷种植桃树,最开始年收入只有五万元,她心里特别不平衡——做白领时,不仅工作轻松,月收入也有7000多元,回家种桃后干的活更累了,赚的钱反而少了。现在,通过“互联网+大桃”模式和大桃分级售卖,她拥有了自己稳定的客户群体,年收入可以达到12万以上。

  京郊桃农排队把桃树枝送到工厂制作有机肥。

  树枝换有机肥 循环经济+生态治理

  平谷的桃树面积有22万余亩,每年产果树枝条等农业废弃物31.37万吨,大量的废弃枝条和落果落叶乱堆乱放,果园废叶焚烧对农村环境和大气造成严重污染。

  如今,通过政企合作,地方政府引导农户自发清理上缴农业废弃物,并将利用这些农业废弃物发酵制造的优质有机肥发放回农户手中,将绿色循环经济和生态治理结合起来。

  刘家店镇党委书记刘晓东说:“农户送来一吨‘树枝子’,可以换得一吨市场价格约1500元的有机肥。”通过付出简单劳动就能得实惠,果农纷纷把自家院落、公共街巷、田间地头的农业废弃物送去兑换有机肥。

  2017年以来,平谷全区已粉碎农民自发上缴农业废弃物92350余吨,生产优质有机肥23070吨。

  平谷区环保局科长叶春明表示,每1万吨树枝、果叶等废弃生物质经系统工程处理,可减少PM2.5排放约40.5吨。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