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建美丽家园创业富一方百姓
——记“中国农民工返乡创业第一人”张明富的乡村振兴梦
本报记者 肖克 刘久锋
初秋的清晨,薄雾蒙蒙。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团泽镇大坎村白沙组村民谢兴志和妻子杨通珍早早地起了床,锁好四层花草簇拥的“小洋房”,沿着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步行十分钟,来到梦润还原土猪养殖观光基地排水沟施工现场。吃完早餐,休息20分钟后,谢兴志和妻子开始干活。
尽管工作不清闲,谢兴志仍然面露笑容:“在家门口我们夫妻俩干一个月,偶尔加加班就能挣8000多元,一天还包三餐,这样的好事到哪里找哦。要不是张总把产业带到家乡来发展,我家还得过着紧巴巴的日子,更不要说修新房子了。”
村民口中的张总,叫张明富,他是贵州第一个走出大山的“南飞雁”,也是“中国农民工返乡创业第一人”。他有多重身份,从“农民工”到“企业家”,再到全国劳动模范、省人大代表,但二十几年来他却一直只做一件事:“带领乡亲们干事创业,脱贫致富。”如今的他,已然是农民的“代言人”。
昔日“南飞雁”今日“还巢凤”
从遵义城区出发,沿着蜿蜒的山路,记者来到汇川区团泽镇大坎村。在翠绿掩映的大山中,依山而建的梦润集团映入眼帘。
张明富创立的梦润集团,拥有梦润农民工科技创业园、鹌鹑苗全自动孵化场、梦润生态猪养殖场等绿色生态产业。同时组建了梦润之春服务旅游公司,开展乡村旅游接待服务,带领乡亲搞避暑旅游经济。2017年,梦润集团产值达7000多万元。
然而,二十多年前,张明富还是一个打工仔,在外拉过车,当过油漆工。
17岁那年,张明富以优异成绩考上高中。然而,他的大学梦却因家里的一连串不幸破灭:母亲身患重病住院,爷爷干农活意外身亡,奶奶病重过世。办完丧事后,家里一贫如洗,还欠下600元外债。那时他上学一个星期只需要两元生活费和8斤玉米,但家里再也拿不出。就这样,只读了两个月高中的他含泪离开了校园,走上漫漫打工路。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相关信息通过电台传递到了交通闭塞的大坎村。张明富听了广播后心潮澎湃,他想去改革开放的“潮头”广东找找机会。
几经周折,张明富到了顺德,在一个家具厂当油漆工。这是他的强项,凭着过硬的技术,很快就成了厂里的骨干,工资也从每月1200元增加到3000元,这个数字在当时相当可观。
在外务工那些年,见惯了城市的繁华,张明富也攒下了6万元存款。但每每想起家乡仍然贫困,张明富返乡创业的想法愈发坚定。
在张明富的记忆中,上世纪90年代的大坎村,男女老少不是用洗衣粉就是用肥皂洗头。每当看到这样的情景,张明富心里说不出的难受。于是,张明富决定办个化妆品厂,让父老乡亲用上洗发水。
说干就干,张明富在团泽镇成立了贵州梦丽雅化妆品厂,填补了贵州没有一家高档日用化妆品生产企业的空白。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公司逐渐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带动就业百余人。几年后,工厂从租用旧厂房发展到了要自建厂房。这一次,张明富把新工厂直接建到了大坎村凉风组。
2015年3月,时任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司长蒲宇飞带领调研组到大坎村梦润集团调研后,曾感慨:许多返乡创业者都是将企业建在城镇,而张明富把企业建在乡村,真正是一个可持续可复制的“返乡下乡、创业创新”最好的示范和典型。
2016年12月,张明富被农业部评为“100名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
“烫手山芋”变“香饽饽”,不变的是带领村民创业致富的决心
许多人认为张明富有了那么多钱,应该到城里过安逸的生活,还有人说:“张明富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挣钱为了啥。”他想,农村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农村的事,农民不干谁来干?农民的事,外出学到知识的农民工不干谁来干?家乡的建设他不带头干还等谁来干!
2005年,团泽镇发展特色养殖带领村民致富,当地农民大规模养殖鹌鹑后却找不到市场,收购价一降再降,养殖户大多亏损严重。亏损令农民纷纷罢养,眼见鹌鹑产业即将面临崩溃,这时,当地党政领导想到了张明富,希望他能出来带起产业。
在村里人看来,化妆品厂才站稳脚跟,这时候“插手”鹌鹑产业这个“烫手山芋”,张明富一定是头脑进水了。
然而,张明富并没有犹豫,再一次创业回到家乡大山沟里,拿出准备在城市承包工程的1500万元成立了贵州梦润鹌鹑公司,提出了“以市场带加工,加工带养殖,养殖带种植”的循环经济模式,带领农民发展鹌鹑产业。
农户刚发展起来,鹌鹑蛋已大量上市了,全国却多处发生了“禽流感”,所有禽蛋滞销。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公司在自己损失严重的情况下,挤出大量资金将农户卖不出的鹌鹑蛋回收悄悄销毁,把损失留给自己,树立了养殖户的信心,稳住了产业基础。
如今,梦润鹌鹑公司先后开发了鹌鹑精肉干、糟辣豆豉鹌鹑、香辣鹌鹑、卤鹌鹑蛋、鹌鹑盐蛋等系列产品,企业被国家标准委评为“国家级鹌鹑养殖标准示范区”,农业农村部授予“回乡创业光荣”称号,获各类专利30多个……
在张明富的带领下,“烫手山芋”变成了大坎村村民脱贫致富的“香饽饽”。
从“企业家”到“农民代言人”:我的根在农村
企业步入正轨后,他把眼光投向了大坎村之外的广大农村。
在外务工及经商多年,张明富到过不少地方的农村,他发现,情况与他所在的农村大同小异。他担任遵义市政协委员和省人大代表后,又特意前往多地调研,发现问题比他想象的还严重。青壮年劳动力离家外出,人才流失严重,土地荒芜,儿童留守,老人空巢……
“要让农村重焕生机,鼓励返乡创业很有必要。”张明富认为这个事,必须要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希望加大对返乡创业的支持,让后来者少走弯路,带领更多的村民致富,增强农村活力。”
突然,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脑海中闪过,“给党和国家领导人写信反映。”2007年2月17日,除夕夜。张明富拿起笔,书写那封他深埋心底、酝酿已久的信。从遵义市农村外出务工基本状况出发,论述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作用、意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向总理提出建议。
2007年3月14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信件上批复:“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对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应予鼓励和支持,张明富同志的建议值得重视。”
2008年10月12日,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引导农民外出务工,鼓励农民工就近转移就业,扶持返乡创业”。国务院接着出台《关于引导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意见》。
2011年6月,张明富又根据大量调研情况,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写信,建议“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对农民工群体加强党的政策宣传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鼓励外出务工的优秀党员回农村创业,为村级党组织输入新鲜血液,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不久后,这封信得到李克强的批示肯定。
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文件起草前,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专门邀请张明富参加座谈会听取意见。
多年来,张明富不仅用实际行动带动村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还一直致力于为农民工返乡创业鼓与呼,他给总理写的信,直接促成国家层面出台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政策,因此张明富也被誉为“中国农民工返乡创业第一人”。
如今,张明富回乡创业是一道证明题,把不可能变成了现实。更让张明富欣慰的是,他的行动逐渐感召其他村民,一批村民加入了返乡创业的队伍,大坎村也变得更有活力。
从“企业家”到“农民代言人”,张明富说,他的根在农村,他的梦想就是带领大坎村及周边乡镇的村民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梦。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