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11月22日电(记者 尚升)34岁的艾尼·马木提是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亚克瑞科乡村民,今年3月,他从一名农民变成一家纺织企业员工,很快又成了车间班长,在半年内完成“三级跳”。
2015年,落户在阿克苏纺织工业城的阿克苏华孚色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克苏华孚)与当地政府签订100万锭色纺工业园项目协议,总投资50亿元,预计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吸纳10000人就业。
艾尼·马木提是受益者之一。由于家里人多地少,经济紧张,他决定外出工作。
经过公司一段时间岗前培训,他很快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每个月有了3000元的工资,“一个月的收入和务农半年的收入差不多,家里欠的1万元贷款也还清了。”
和艾尼·马木提一样,当地5000多人因这个项目有了稳定工作与收入。刚开始很多人不愿离开村里来公司上班,阿克苏华孚承诺给员工月平均工资3000元,而且提供城镇职工保险、免费技能培训等,最终让他们心动了。
阿克苏华孚于2010年挂牌成立,总部设在深圳。公司现有棉田8万亩、纺厂10个、染厂3个和轧花厂30多个,产品远销东南亚和全国各地。
公司培训发展部经理彭先进见证了这个项目在阿克苏的生根发芽,“选择阿克苏,一是因为沿海地区的用工紧缺,二是企业看上了这里的优质棉花资源以及直通中亚的区位优势,三是国家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
近年来,阿克苏地区依托棉花资源和区位优势,全面推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把纺织服装企业作为促进有组织转移就业的主渠道。对于前来投资兴业的企业,给予厂房补贴、员工社保补贴、岗前培训补贴、新增就业补贴、内地人才引进补贴、产品运费补贴等优惠政策扶持。
“我们公司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需求量大,符合阿克苏纺织工业城要求。”彭先进表示,相对于订单,公司紧缺的是掌握产业化技能的员工。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由于语言、习惯、就业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转型为现代化产业工人存在不少困难,因而公司重视对员工的语言和技能培训。
政府部门的一系列帮扶举措给彭先进吃上“定心丸”: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职业院校、各类培训机构免费开展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就业集中培训;阿克苏纺织工业城组建“转移就业工作服务站”,并配备带队干部,帮助负责员工生活保障等工作。
随着当地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各项优惠政策不断落实,阿克苏华孚带动南疆富余劳动力进入脱贫致富快车道。截至目前,该企业已完成63万锭色纺纱生产,吸纳就业530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70人,90%以上员工为当地少数民族。
“大量招收并用好当地少数民族员工,是我们企业能否真正融入当地、实现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阿克苏华孚决定,企业招收新疆籍员工比例不低于70%。
此外,为确保农村富余劳动力能够“转得出、稳得住、干得好”,阿克苏华孚营造拴心留人环境,新建了职工单身公寓、夫妻房、文化娱乐室,积极为职工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宿舍按标准配备电视机、热水器、衣柜、被褥等,员工可拎包入住。
记者了解,今后,阿克苏华孚将以“总部+卫星工厂”形式,利用闲置厂房及各类场地,将卫星工厂、扶贫车间建在农村富余劳动力密集乡镇、农村,让无法离家外出打工的农牧民,既能照顾家人,又能够打工,实现“不离家就能挣钱”。
上一篇:湟中下圈村集体经济“破零”记
下一篇:重庆:政策“礼包”推动就业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