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郑海燕 郝凌峰
一辆辆载满莜麦(裸燕麦)的农用运输车穿梭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城乡之间,微风轻拂,一阵阵麦香沁人心脾。在这个历经600余年沧桑的边塞古城,莜面粉、燕麦片广告随处可见,莜麦加工厂一家连着一家,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无不宣告着这个坝上小城在国内燕麦加工行业的霸主地位——它不仅供应了全国70%以上的燕麦产品,而且影响着全国燕麦片市场价格的走势。
我国燕麦种植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高原和北部高寒冷凉地带,其中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四省区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90%。张家口市的坝上地区由于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种植燕麦,已成为我国燕麦的主产区。
据万全区委书记赵满柱介绍,万全区地处张家口咽喉地带,拥有独特的地域优势,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多民族交汇地,也是四省市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与桥梁,通过京张高铁的建设融入京津冀一小时经济圈,燕麦产业聚集优势明显,是全国最大的燕麦加工基地。
在燕麦产业发展之初,为给企业创造健康的发展环境,当时还是县建制的万全县积极出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成立了由县人大主任挂帅,工商、质监、粮食等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帮助企业建立行业协会,制定基本价格,保护经销者利益,避免了哄抢市场压质压价行为。同时,积极协调各个部门,为企业寻找闲散厂房,争取扩大电力容量,解决用水难题。
苏家桥村民温财率先办起了全县第一个莜麦加工厂,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当年的小作坊发展成为拥有6条自动化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到5000多吨的现代化燕麦产业龙头企业——河北康希燕麦食品有限公司。
万全区非常注重农业标准化和现代科学技术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作为农业农村部定点精准扶贫区,该区紧紧抓住冬奥会这一历史机遇,始终致力于放大冬奥效应,将产业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以发展特色农产品燕麦和鲜食玉米产业为抓手,强化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打造现代农业及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的支撑产业,通过全产业链、供应链拉长产业链条,以大数据引导农产品产销,带动2.9万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
闫建军是万全镇苏家桥村民,由于家境贫寒,16岁便步入社会加入到全村最早的“小货郎”行列,通过走村串户以货换货积累了原始资本后办起了莜麦面粉加工厂,当加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便遇到了管理瓶颈和销售难题。
为提高产业发展活力,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万全区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积极出台扶持鼓励政策,建立了高效政商服务体系,并与中国网库集团联手共建了燕麦产业电子基地,共同开展“腾计划”人才培养计划,打造优质单品产业电子交易平台,帮助燕麦实体企业走上“互联网+”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在短短两年时间里,网库集团将万全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与全国消费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带动了万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了区域活力与竞争力。目前全区各类燕麦深加工企业达120余家,年加工量达到10万吨以上,全国70%以上的燕麦加工产品来自万全,燕麦深加工产品有十几个系列、几十个品种,年交易额逾10亿元,拥有“中国燕麦之乡”美誉。
“未来,万全区将紧抓2022年北京冬奥会契机,通过‘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提升燕麦实体企业的服务质量,积极开展燕麦产业线上与线下的各种节会,让万全燕麦产业不仅‘走出去’,而且还要‘走得远’。”赵满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