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11月25日电(记者 曹阳)“一公斤柿饼能卖198元,还给卖脱销了!”
今年冬天,山西省孝义市兑镇镇产树原村的村民们一聊起“柿子”就开心得合不拢嘴,很难想象,几年前村里的柿子曾一度滞销,心灰意冷的柿农几乎都去了外地打工,“5角钱一斤都没人要,还不如烂在树上”。
山西孝义有关柿树种植的记载始于明代,特产“牛心柿”皮薄个大,因其形似牛心而得名。产树原村的柿子树平均树龄200余年,结出的柿子肉质细软,味甜多汁,却因为缺乏科学管理、加工技术粗糙、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导致柿子几乎年年收而不丰,村民们只能眼巴巴地守着“金果果”,过着穷日子。
2017年10月,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王华虎,偶然的机会看到家乡滞销的柿子和愁眉不展的柿农,痛心不已,他下定决心辞掉工作回家乡帮忙。
王华虎意识到,在家乡创出一番“柿业”不能单打独斗,他想到了自己在高中时无话不谈的3位同学。此时,毕业于计算机系的冯庆辉、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的任志辉、工程系的武世靖正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全力打拼,他们会不会愿意回村里创业,王华虎自己心里也没底。他抓住一次同学聚会的机会,在酒后跟这3位同学吐露了心声,没想到他们对回乡创业的事一拍即合,4个人直接畅聊到第二天中午。
“有学问的人,干活都和别人不一样。”乡亲们听说4个硕士要回村里办柿子加工合作社,都好奇地想去看看他们的阵仗,却吃了一个“闭门羹”。原来,他们都跑去陕西、山东等地考察学习了,半个月后,4个硕士带着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和成熟的销售管理制度回到村里,创办了胜溪惠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为了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胜溪惠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吸收了柿农、优秀电商、退伍军人等30余位成员加入。成员们分别负责柿子的生产、加工、晾晒、收购、线上推广、线下销售等环节,合作社创办当年便收购柿子10多万斤,产值100余万元。
“柿子能卖个好价钱,还雇我给削皮,一天能挣100多元,入了股的还有分红。”村民李兰兰和丈夫原本都在外地打工,去年听说有合作社收购地里的柿子,还能提供就业岗位,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回家了,没想到算下来比丈夫赚得还多。“今年就把我老头也喊回来,还是回家好!”
2018年,合作社承包了近千亩的牛心柿子种植园,投资兴建了晾晒大棚、标准化生产车间和产品存储冷库,预计产值可突破500万元,将提供180个就业岗位,能帮助260余户农民平均增收3500元。
据总经理冯庆辉介绍,合作社专门设计了传统质感的包装礼盒,主打中高端市场,一公斤柿饼能卖198元。他们利用成熟的电商经营网络,发展订单农业,在线上全力推广柿子饮食文化,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以柿饼为中心,柿叶茶、柿子醋、柿子酒为延伸的产业链。“今年我们几乎把孝义的柿子都收了,订单已经排到明年了。”
近日,合作社承办了“孝义市首届柿子文化节”,吸引了近千位游客前来观赏游览,看着游客们拿着手机、相机对着柿子树“咔嚓咔嚓”拍个不停,年近七旬的柿农李继贵乐得笑开了花,“村里过年都没这么红火,没想到这柿子有这么大的吸引力,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