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牛赶进牛棚、把一捆捆早就准备好的草料搬进牛棚中、再往饮水槽中添上清水……虽已时至寒冬,脚边都是未融化的积雪,但马有德的额头上却渗出了汗水。看着眼前茁壮成长的牛犊,喘着粗气的他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些牛现在可是我的命根子,如今我们全家的好日子就指着它们了。”喝了口水,马有德笑着说。今年75岁的马有德家住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新庄镇吉仓村,最近让他感到欣喜万分的是,通过养殖奶牛,年过古稀的他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事情还要从二十多年前说起……那时的马有德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贤惠的妻子和两个懂事乖巧的儿子,虽然当时也不算富裕,但一家人衣食无忧、其乐融融。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马有德年仅16岁的小儿子在山土塌方时不幸身亡,婚后不久的大儿子又在一次矿难中离开了人世。加之妻子又患上心脏病和冠心病,三岁的孙子还要抚养,全家的重担落在了他一个人的肩上。
但是此时,仅仅依靠耕种的收入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全家的生活需求,在农闲之余,他还要去硅铁厂打工赚钱,这一干就是十年。渐渐地,已经年迈的马有德无法再继续从事如此高强度的劳动,一家人的生活再一次跌入了低谷,成了村里的贫困户。“那时感觉是真没有什么希望了,我年纪大了,连种地都感到吃力,脱贫是想都不敢想的。”已经向命运低头的马有德却在2016年迎来了生活的转机。随着扶贫驻村工作队的到来,让村民看到了希望。工作队不仅为村里的发展出谋划策,更是实施了产业奶牛养殖项目带动村民发展经济。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马有德通过扶贫资金领到了两头奶牛,这对于生活艰辛的一家人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重新燃起生活希望的马有德下定决心把握好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将领到的两头牛视如珍宝。从此夏天出去割青草、冬天忙着储存草料,早上拌料喂牛、清理牛粪,下午出去放牛、打理牛棚成了他每天必须要完成的工作。
“这么好的政策,一定要好好珍惜。”在养牛的每一件事情上马有德都亲力亲为,每一次扶贫工作队邀请专家前来进行养殖培训,他也从未缺席,两年后他成了村里的养殖“土专家”。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精心的饲养,两头奶牛连续产犊。2017年,第一头小牛犊带给马有德5600元的收入,今年夏季,他又以7200元的价格出售了第二头牛犊。丰厚的收入回报不仅让马有德摆脱了贫困,更使家里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明年准备再卖一头牛犊,攒够钱买辆二手农用电动车,那样拉饲料就省力多了。”马有德兴奋地说着明年的小目标。如今,最初的两头奶牛已经繁殖到了七头,马有德已经成年的孙子在务工之余也会帮着他一同打理饲养。身为“土专家”的他还经常给村里刚刚从事养殖的农户分享自己的经验,帮助大家一同致富。“我就是在牛背上脱的贫,有能力了当然要帮帮身边的人,以后我还要扩大养殖规模,争取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马有德信心满满。
上一篇:新疆轮台:以白杏促脱贫助增收
下一篇:家庭农场养兔收入上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