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悲鸿YOUNG艺术家推广项目于2018年12月2日在北京山水美术馆正式启幕。本次项目由时代悲鸿(北京)文化艺术中心、北京若啃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徐悲鸿画室共同主办,徐悲鸿艺术研究院作为学术支持。
徐悲鸿先生从1918年被蔡元培聘为北大画法研究会导师开始,到留法归国投身美术教育事业,执掌北平艺专和担任中央美院首任院长,始终将培养美术人才视为事业和生命,为之倾注了满腔热诚。他把教育事业看作是提高国民素质之本,倾心培养新型美术人才,影响了大批功力深厚并且富有创见的艺术家。与此同时,他团结了一大批身份学派观念各异的优秀艺术家,推进了中国现代美术的前行之路,并且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
山水美术馆
嘉宾在现场
徐悲鸿之子、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悲鸿艺术研究院院长徐庆平先生在开幕式现场提到:“我父亲徐悲鸿先生一直坚持,从事艺术要‘立大德、造大奇、为人类申诉。’说到‘德’,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最高标准之一,我们现在也还在讲求‘德育’。‘立大德’的意思是在做艺术家之前,要先成为道德高尚的人,要成为对人类、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我父亲认为绘画虽然是小技,但它可以‘立大德’,可以对世界做出很大的贡献。‘造大奇’,就是说艺术可以创造出伟大的人间奇迹。‘为人类申诉’则是指艺术家将他的造诣、智慧、心血,形成伟大的作品,而这个作品的伟大不代表个人,而是代表一个民族,代表全人类,代表人是多么伟大的万物之灵。”
马佳伟 《方寸之间NO.5》综合材料 2018年
姚浩 《丛-2》纸本设色 2018年
孟后均 《静静的传递2013》 布面油画 2013年
悲鸿YOUNG推广青年艺术家
本次活动是“时代悲鸿”授权,以“悲鸿”冠名的唯一青年艺术家推广项目。希冀发掘与推广知传统、惜传承、懂创造、思社会的优质中青年艺术家;创造集艺术展览、vip活动、学术讲座、主题沙龙、艺术教育等一体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互动性平台;构建艺术家、艺术从业者、艺术藏家、艺术爱好者等群体之间资源共享的联动网络。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观众欣赏作品
徐悲鸿之子、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悲鸿艺术研究院院长徐庆平先生谈到,近些年,艺术行业正发生着迅速地变化,从一个十分浮躁的状态下慢慢静下来,趋于理性的沉淀。在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时刻,来做青年艺术家的推广项目有着深远的意义,希望它能做好。青年艺术家的成长很不容易,但是现在确实有很多了不起的年轻人,他们有志向,并且能持之以恒、不忘初心地为艺术奋斗着。他们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因为只有这些青年艺术家坚持不懈地努力,艺术才能持续发展。
“本次展览的艺术家我觉得挑选得非常恰当,年轻都有才华,都有特别扎实的基本功力,看的出来都有二三十年的功力。还有他们都充满创造精神,他们的作品生机勃勃,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之处。看了这个展览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我想这是一个对于我们艺术家学习提高交流融汇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鹿野骋 《林间空地》 纸本水墨 2017年
徐骥《油菜花田》 2014年
岳小飞 《女孩三重奏》 纸本水墨 2018年
正如展览总策划杨净在开幕式上所言:“我们想通过悲鸿样为大家搭建一个艺术交流平台,为大家一起来交流分享这样一些艺术,所以我们希望以后我们时代悲鸿(北京)文化艺术中心能够继续为大家呈现更多好的艺术作品和展览。”
艺术家代表胡鹏飞结合自身学习经历,表达了感激之情:“我2004年到徐悲鸿画室去学习,怀着小时候对徐悲鸿的崇拜之情,见到了廖静文先生,见到了徐庆平院长,当时非常的激动。每天看到徐悲鸿先生的原作,并且由戴泽先生,冯法祀先生等很多的这种大师给我们教课,我感觉非常的幸运,这也是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在学习期间,戴泽先生他们就原原本本的把徐悲鸿的教学理念和思想教授给了我们,让我们大开眼界。并且学校秉承了当年徐悲鸿先生国际的眼光,这种宽阔的胸怀以及对年轻人的支持,让我们能够为了中国的美术事业一起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展览现场
展出雕塑作品
罗布 《屋檐下的集市》 2015年
观众观看作品
策展人曲音在开幕式现场在提到策展理念时说道:“现在我们智能时代的艺术也许每天都会诞生一些新的形式,我们动动手指就能浏览到全世界最尖端的艺术成果,所以其实现在大多数人在看到的艺术所谓的艺术其实并不是在美术馆,而是在我们手机屏幕中的无数个像素点的集成,我们在感叹科技如此发达,生活如此便利的同时,其实也就慢慢的忘记了要如何面对一张真实的艺术作品,怎么去体会它背后的是内在的是课的内涵。与此同时,艺术家们传承和革新的工作还继续仍然在继续。这次参展的18位艺术家年龄段在1979到1991的这样一个跨度,我和我的团队对每一个艺术家创作状态和思考轨迹都进行了发掘与整理,希望去发现艺术家个体以及和他们相关的艺术现象。同时每一个艺术家通过这个展览,也会进行自我的研究,完成进一步的自我认知,从而获得更多的启示和反思。”
徐悲鸿虚拟博物馆
展览现场
徐悲鸿的“虚拟博物馆”
这一区域展示了徐悲鸿在法国留学期间个人收藏的版画作品28幅。这批作品大多来自欧洲,均为极其珍贵的艺术精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次特展也是这批作品在公众面前的首次亮相。
徐悲鸿是会将作品图片以及所有他感兴趣的资料或文章收集起来的人。这种收藏的习惯自他童年时就已在身上扎根。巴黎国立国等美术学院的学生徐悲鸿(Ju Péon)能够在旧书商那里找到所有年代优秀作品的图片版画,同样也能找到那些不甚出名抑或发行量极少的作品图片版画。所有这些作品的版画图片构成了徐悲鸿艺术梦想的一面镜子,今天我们看到这些图片时仿佛回到了徐悲鸿的虚拟博物馆里,它们是照亮时代暗夜的珍贵闪光点。
展出作品
展览现场
徐悲鸿《虎与兔》和《晨曲》现场拍卖
本次展览开幕式上特别设置了一场拍卖活动,上拍作品共两件均为徐悲鸿先生作品原作的收藏级限量艺术微喷。
《虎与兔》64×1095cm 纸本国画 1942年
《虎与兔》是徐悲鸿应朋友邀请绘制的作品。朋友夫妇的属相分别为虎与兔,徐悲鸿先生一直考虑如何才能把虎与兔的和谐共处的场景描绘出来,便创作了这一幅虎兔嬉戏的作品。由于画家的巧妙构思,是画中老虎不再凶猛而尽显顽皮之气,以虎与兔玩耍的场景象征夫妇之间融洽、亲密的关系;也象征了徐悲鸿和友人之间的深刻情谊。
《晨曲》82×98.2cm 纸本国画 1936年
1936年冬,徐悲鸿到桂林作画,并开始创办美术馆,先后创作了一系列的作品,《晨曲》便是其中的一幅。徐悲鸿画的禽鸟,颇有新意,有鸡啼预示革命风暴的来临,也有栖息在枝头的小鸟,唱着清新的《晨曲》,更令人兴奋的是,在此作品的左下角还盛开着两朵浅蓝色的小花。木棉开自严冬时,群雀耐寒枯树顶,此画寓意极佳。徐悲鸿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也抒发了他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期望。
上一篇:
“学院——中国画教学与创作论坛”举办 专家学者共同研讨笔墨精神
下一篇: 当艺术成为打破幻象之“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