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近年底,走进陵水黎族自治县光坡镇各村,可见大片的圣女果田洋。在田边,在路旁,一个个红彤彤的圣女果正在一家家收购站里被打包,随后将被发往北上广等地。
新一轮圣女果采摘季已经开始。以圣女果为主导产业的光坡休闲农业小镇,去年圣女果产业产值为6.5亿元。圣女果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助光坡镇众多农户走上了致富路。
规模种植提升农民收入
“2009年以前,村民大多都住瓦房,现在基本上都盖起了小楼房,许多人还买了小汽车。”在光坡镇武山村,村民陈振帅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村里种植圣女果后的变化。尽管上个采摘季行情不理想,但他还是挣了7万元。
据村民介绍,光坡镇种植圣女果的历史已有20年,但规模壮大是近10年的事。种植户杨富辉在2007年开始种圣女果。2008年,我省开始试点农信社小额信贷。2009年陵水推行小额信贷首年,杨富辉勇敢“吃螃蟹”,向农信社贷款,扩大种植规模。
他向海南日报记者介绍,陵水圣女果效益好,还贷款不是问题,许多村民和他一样,年年贷,年年还,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此外,陵水还将圣女果种植纳入农业保险保障范围,保险费用的八成可以享受政府的财政补贴,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
11年来,杨富辉的种植规模从几亩扩大到20亩,自建冷库并开展收购业务的他,在2016年采摘季,赚了30万元。武山村党支部书记李金养透露,武山村的种植规模已经从2012年的6000亩增长到如今的1万亩。
武山村是光坡镇发展圣女果产业的一个缩影。一组数据可以说明产业之兴盛:光坡全镇耕地2.6万亩,每年圣女果种植面积就2.5万亩,占全县种植量的三分之一。规模生产带来集聚效应,采摘季期间,光坡镇有300余家圣女果收购点,约2000名内地客商前来收购,陵水80%以上的圣女果都在光坡镇销售批发,日均交易量约为300吨。“光坡镇已经成为陵水圣女果的集散地。”光坡镇党委书记龙靖说。
标准化品牌化促市场认可
11月27日,海南日报记者在武山村一家圣女果收购点看到,许多工人正对圣女果进行打包。省外收购商谢强已在武山村收购数年,他表示,陵水圣女果在全国各地圣女果中是品质最好、市场认可度最高的。
这种市场认可,与陵水推进圣女果标准化种植、进行品牌化打造有关。
陵水农委主任高晓飞说,过去,受传统种植观念影响,部分农户滥用化肥农药,致使土壤遭到破坏。长期下来,将会影响果苗的存活率和鲜果的口感。近年来,陵水通过免费给农户发放有机肥、组织农业专家对农户进行种植技术培训、设立技术服务站等,引导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和采摘。
“我们采取了‘七个统一’的做法:统一领导、统一技术指导培训、统一种苗、统一购买和发放农资、统一收购、统一溯源、统一一把金融钥匙。”高晓飞介绍。
在圣女果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去年光坡镇扩大标准化种植面积1.6万亩。此外,陵水还积极研究圣女果良种良苗,促进产品提质增收。
加强品牌建设,是光坡镇乃至陵水圣女果收获市场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2016年,“陵水圣女果”获原国家质监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近日,陵水圣女果顺利通过更具市场含金量的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产品专家评审。
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在光坡镇,有不少人做起了圣女果苗的生意。武山村村民陈江飞就是其中一位。去年,他卖圣女果苗赚了7万元。今年他培育了10亩果苗,共20万株,每株成本为0.5元,售价1.2元至1.5元之间。截至10月初,他今年已有约8万元收入。“光坡镇的圣女果名气大,周边市县的农户都会过来买苗。”陈江飞说。
延伸圣女果产业链,成为村民致富的另一块敲门砖。在谢强的收购点,不仅是武山村的村民,椰林镇等外地村民也过来打工。他们的日收入在200元至300元之间。在整个圣女果种植销售期间,生产、储存、销售、运输等环节约吸纳2万多人次外来人员到光坡镇务工。
从2015年起,陵水每年都举办陵水(光坡)圣女果采摘季暨乡村休闲游活动,吸引游客前来开展采摘游活动,促进农旅融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该镇大艾园村是采摘季骑行驿站节点,活动期间投放了百余辆自行车吸引了众多游客。村民还在村文化大舞台旁架起小摊铺,增加收入。
在武山村、妙景村等地的圣女果田洋间,一条穿过多个自然村及圣女果田,投资1400万元、总长14公里的骑行观光绿道已经建成。
龙靖表示,在未来规划中,光坡休闲农业小镇将以圣女果产业为支撑,发展田园综合体和共享农庄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上一篇:广西田林以企业帮带助力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