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chi K11美术馆呈现卡塔琳娜?格罗斯首次中国个展“呢喃的泥土”
来源: | 作者:艺术中国

《呢喃的泥土》开幕式现场策展人罗秀仪、艺术家卡塔琳娜·格罗斯、K11及K11 Art Foundation创办人郑志刚

  德国艺术家卡塔琳娜?格罗斯(Katharina Grosse)与K11 Art Foundation(KAF)、chi K11美术馆合作的中国的首场个展“呢喃的泥土”(Mumbling Mud)已与2018年11月5日开展。在此次上海chi K11美术馆的展览中,卡塔琳娜?格罗斯带来五件与场景相关、沉浸式的的大型作品,占地1500平方米。

  卡塔琳娜?格罗斯最为人所知的,是她运用喷枪作为主要的绘画工具,在建筑环境中创造与场景相关的大型作品。她利用喷枪,使颜料的施用不再束缚于画家身体和画布之间的直接联系。她的作品跨越了物件和建筑环境的既有界限,使感官与现实分离。最终,格罗斯的作品不仅重新划分了跨越可见世界及熟悉形状的分界线,而且重新界定了可见与不可见之间的基本区分。她的作品摒弃了既定的功能、属性和等级制度,而是作为一个原型,给我们预示以新方式重组生活的另类选择。

《呢喃的泥土》预览现场

  “呢喃的泥土”向中国的观众为格罗斯标志性的艺术实践提供了新的诠释——呢喃:介乎说话与沉默之间的中间状态;泥:介乎固态与液态之间的中间状态。

  此次展览将面积1500平方米的美术馆划分成五个展区,每个展区的大型作品几乎都是在现场创作和完成。展览希望引领观众沉浸在迷宫般的空间体验,从而唤起某种鬼魅的灵性。喷绘于不同结构和布料上的纹理图案,色彩多样、难以名状,让观众仿佛漫步于熟知世界的边缘,催人反思大都会本质上的古怪之处:永远无法以简单的线条勾勒,永恒变幻无常。

《呢喃的泥土》预览现场

  地下 (Underground)

  《地下》是观众到达的第一个展区,让人想起chi K11美术馆位于地下,毗连地铁站的事实。从上海本地市场找来的土堆和建筑材料,覆盖着五彩的颜料,组成充满幻象的人造风景观图。它唤起了一种原始的混乱或末日后的景致,而喷枪经过沉淀,使荒漠的反乌托邦现实充满了贯彻的美感。

  鬼魂 (Ghost)

  《鬼魂》是格罗斯用泡沫塑料制作的雕塑,形状复杂精细,如同一块偌大的供石,横互于展厅地面。细节和形状丰富多变,满布的开口和突出的坚固部分,形成了巨大、但丝毫没有压迫性的存在感。《鬼魂》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使观众无法窥见其全貌;它需要观众以身体参与和行动,因此可解读成是关于格罗斯绘画概念的寓言。

《呢喃的泥土》预览现场

  丝绸工作室 (Silk Studio)

  接着出现在观众眼前的是巨大的丝绸幕布,上面印有格罗斯位于柏林工作室的照片——创作喷枪所在的工作室间全景。这些图像揭示了过去在另一个地方存在过的痕迹,将记忆与回想的情境带入展览,在绵延的展览中藏着时间的空隙。

  腹中

  《腹中》是一个迷宫式结构,由数百米从美术馆天花板悬垂下来的厚重粗糙的布料褶皱组成。它大大的冲击了观众的认知感官,使他们被喷枪重重包围,不能抽离。

  陈列室 (Showroom)

  最后一个展区《陈列室》是个豪华客厅,整个空间被格罗斯的颜料覆盖着,置身在独特的家具设计之中,让观众感觉重回购物艺术中心,即展览空间的起点。喷枪世界与日常世界之间留下未能解决的冲突,对艺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自处提出了质问。

《呢喃的泥土》预览现场

  上世纪八十年代,格罗斯随父亲来到中国生活了一段时间,对中国产生了特殊的情怀。2018年7月她再次来到中国,同曾与KAF合作的中国艺术家见面,其中包括年轻艺术家李明和崔洁,还有正在进行“了园”(前身为“帝国时代”)艺术项目重量级艺术家郑国谷。这次旅程,让格罗斯和中国艺术家有机会深入讨论与“呢喃的泥土”相关的艺术创作及主题。K11创办人、KAF创办人及名誉主席郑志刚表示:“我们很荣幸能举办卡塔琳娜?格罗斯在中国的首个个展,她跟中国艺术家及观众的慷慨分享,凸显了KAF推动大中华地区艺术家与世界各地艺术家之间进行知识交流的重要使命。”格罗斯和中国艺术家的对话还会收录于即将出版的展览图录。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2月24日。随后展览将巡回至包括广州及武汉的chi K11艺术空间。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