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处西北、不足千人的小村庄,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村办企业2017年总收入达到1300亿元,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61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28位。旗下拥有员工近两万名,子公司遍布全国的大型企业集团。近日,采访团一行探访了“陕西第一村”――宝鸡东岭村的发展史。
从小作坊到中国企业500强
“有女不嫁东岭郎”是改革开放前东岭村的真实写照。原本只是宝鸡市金台区陈仓镇联盟村的一个生产小组的东岭村,人均只有3分地,许多人因吃不饱饭而饿肚子。为了摆脱贫困的局面,改革开放初期,一些怀着梦想的年轻人以生产小组的名义在临街建了门面房,成立了金台区联盟综合服务部,后来又成立黑白铁皮加工厂、木材加工厂等。
1988年,铆焊厂发生乙炔爆炸事故,将村办小厂推向了崩溃的边缘。危急时刻,从一开始就在这里上班的村民李黑记(现东岭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站了出来,承包了这个资产不足万元的烂摊子,每年给村民小组上缴5000元承包费。踏实、肯干的李黑记没有辜负全村人的期望,厂子越干越红火,逐步走上了正轨。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正式提出发展“商品经济”,各项建设事业热火朝天,对铁丝、铁钉等产品的需求量很大。李黑记捕捉到这一市场信息,多方筹资购回两台旧冷拉丝机和制钉机,开始了第一次艰难创业,短短两年时间,工厂便盈利20多万元,资产猛增到170万元。来厂子上班挣工资的村民越来越多,“菜农”“粮农”慢慢变成了产业工人。
企业成长为集团村民变身为股东
企业发展越来越好,资产也越来越多。1992年,面对新的机遇,在李黑记的带领下,企业开始进军钢材销售市场,因为与首钢、包钢、山西海鑫等钢铁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很快成为年销钢材上百万吨的西北第一大户,到1994年时产值首次超亿元。
在东岭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因为宝鸡城市化步伐加快,作为城中村,耕地被大量征用,东岭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就在这个时候,党中央进一步明确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发展思路,陕西省出台了支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的《两个决定》。借助这一东风,东岭开始了第一轮规模扩张,先后兼并了6家国有和集体企业,成立了东岭集团,使小小的东岭机械铆焊厂一跃成为集金属加工、贸易、建材、运输等多项产业为一体的企业集团。
随着企业的飞速壮大,1999年他们又争取到上级的支持,从联盟村分离出来单独设村。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兼任村上的“一把手”,继续实行“村企合一、以企带村”体制,村干部和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交叉兼职。2000年后,拥有雄厚资金实力和丰富市场经验的东岭村又抓住国企重组改造机遇,先后兼并了凤县锌品厂、略钢等公司,宝鸡东岭集团进一步改制为陕西东岭工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随着产业链的不断调整和壮大,成为一个从原料到生产、再到销售全产业链的大集团,实现了又一次新的飞跃和涅槃。企业成长为集团,村民变身为股东,全新的管理体制,从根本上解除了企业的“枷锁”,受到了全体村民的支持和拥护。
用行动书写一个个“东岭传奇”
“东岭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一户不落、一人不少真正的共同富裕。辉煌的背后少不了艰辛,发展过程中我也遭受了许多争议,但是认定的事情,我不只是要干,而且还要干好,因为我爱东岭村。”12月5日上午,东岭村党支部书记、东岭集团董事长李黑记回顾村庄发展历程时,感慨良多。
现在的东岭村,村民子女从幼儿园到中学全部免费教育,不仅考上大学有奖励,毕业返回东岭工作的,还会返还全部学费。村民有分红,老年人退休金,在东岭集团强力带动下,东岭村已实现了企业发展集团化、村民住宅高层化、农民生活城市化,户均资产达到300多万元,人均住房面积100平方米。
村风民风朴实,好人好事蔚然成风。如今的东岭村,村民安居乐业,乡风文明得到弘扬,讲文明、讲卫生、树新风正成为美好乡村新时尚。
上一篇:陕西:种好苹果“摇钱树”(图)
下一篇:沧州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