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18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来自江南水乡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前恒文质彬彬,您很难想象他长期关注于扶贫领域,深入农村十几年,做过很多减贫研究,每当提起农村贫困人口生活的变化,他总是有很多的话要说,很多的感受要讲。
陈前恒:2005年开始关注贫困削减。在全国选了两个县,每个县又选了两个村,其中一个是甘肃省渭源县红岘村,当时到这个村去调查,被村子贫困的景象震惊了。
陈前恒说,刚接触红岘村时,红岘村的房子基本是土坯房,有的房子甚至在风雨中摇摇晃晃。村里全是黄土路,下雨一走一呲溜,很容易滑倒。电力设施也不通畅,电压不稳,当地人干脆点蜡烛、煤油灯,至于孩子们,多是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早早的辍学。这里的贫困是代际传递的,令人感到绝望。
陈前恒:这个村我从2005年一直跟踪到现在,每年都要进行调查,所以对村庄非常了解。经过政府的扶贫,村庄的变化非常大。有几个方面令我印象深刻。
首先是老百姓不愁吃穿了。其次政府把小学翻修了,小孩上不起学的现象没有了。第三医疗这一块,农民觉得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主要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产生了非常大的效果。第四土坯房已经被逐个消灭了,成了砖瓦房,有一些农民住上了楼房。
红岘村的变化非常巨大,村民生活更加幸福,贫困两个字已经离他们渐渐远去,陈前恒将这些年的跟踪调研写进了报告,并获得了首届“费孝通田野调查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不断进步,贫困人口不断减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扶贫工作,关心人民福祉,特别是近五年来,党和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农村扶贫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制定了一整套开创性的农村扶贫政策,投入了巨额扶贫资金,动员了政府系统内外的大批扶贫力量,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贫困面貌。
陈前恒说,红岘村的变化,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减贫,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的一个事实缩影,红岘村所经历的变化过程,概括起来有4点,这4点也是40年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能够摆脱贫困的关键点。
陈前恒:第一是中国特有的土地制度;第二是改革开放以来,高速经济增长创造了机会;第三是中国特有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第四是政府出台了很多支农惠农强农的政策。
农民拥有了土地就可以进行生产,这是解决温饱问题的重要基础,村集体的成员还可以拥有宅基地。改革开放40年来持续的高速的经济增长使得农民脱贫产生了有了根本的动力。农民可以摆脱土地的束缚到城里打工,现在打工收入成了农民收入的来源之一。
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专门成立扶贫机构: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我国扶贫工作的特点是以政府为主导,能够有效的动员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力量办大事,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到决胜阶段。陈前恒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减贫人口占全球减贫人口超过70%。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很多贫困地区相继摘帽,仍在攻坚的地区农村居民收入也在较快提高,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展望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陈前恒:要实现共同富裕,贫困地区的人不能掉队。我相信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一定能全部脱贫。
上一篇:甘肃景泰:盐碱地变形成鱼塘
下一篇:广西灌阳县党建开辟脱贫致富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