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现代性”讲座与展评写作研讨会在中间美术馆举行
来源: | 作者:艺术中国

2018年12月29日,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宋晓霞在中间美术馆开展“中国的现代性”主题讲座,同时,现场发布了宋晓霞主持编纂的论文集《“自觉”与中国的现代性》与艺术家厐壔同名展览画册《厐壔:跃动的音符》。讲座结束后,中间美术馆与《艺术世界》杂志联合举办的“写作工作坊”第一期:展评写作研讨会随即展开。

宋晓霞老师在讲座现场

中国的现代性:以中国为本体阐释西方现代性理论

讲座现场,宋晓霞简单梳理了《“自觉”与中国的现代性》这本书写作的历史背景,并以此为基础,讲述了自己多年来对于中国现代性的研究。

宋晓霞将“中国的现代性”这个议题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她当时梳理了近百年来的艺术发展状况,分为了架上绘画、观念绘画和现代舞等多个艺术门类。她发现不同学科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学科的现代性发展。她认为,关于现代性的思考并没有终结,既然所有问题都指向现代性的焦虑,那么就应该将研究方向聚焦在中国艺术的现代性问题上。

2006年,宋晓霞执行策划了由中央美术学院、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举办的一场关于“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美术转型”跨学科研讨会,会议从多个角度探讨了现代性的中国问题。宋晓霞还主持编纂了此次会议的论文集《“自觉”与中国的现代性》。

中间美术馆馆长卢迎华在讲座现场

在讲座现场,关于中国的现代性问题,宋晓霞还谈到:“应该是一个以中国本体去阐释西方现代性理论的过程。要突出中国问题,呈现现有的差异与矛盾。希望能够在这样的叙事中,建立我们自己的学术体系。从反思,质疑,建构,和建设中,把现代转型中的中国问题一一打通。”

在宋晓霞看来,中国的现代性包含四个部分,即《“自觉”与中国的现代性》一书中所划分的四个主题单元:“现代性与中国的问题意识”、“现代性的差异与矛盾”、“现代性与中国学术的自主性”、“对现代转型的自觉:现代性的中国经验”。她认为,首先要从自身建构中国现代的发展历史,只有这样才能系统的对中国的现代性进行思考;面对中国自身的问题,才能发现、发展、培育出中国的现代性经验。

讲座结束后,宋晓霞还分享了她在中央美术学院开设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研究”的教学实践课程,并针对此次讲座活动对卢迎华馆长以及观众的提问进行了解答。

讲座提问现场

写作研讨会现场

写作工作坊第一期:展评写作研讨

本次活动由中间美术馆馆长卢迎华策划,并和《艺术世界》杂志联合举办,邀请八位写作者齐聚中间美术馆,以艺术展览的“展评写作”为主题展开研讨。旨在正视写作实践的本身,充分认识、探索、斟酌、锤炼,并拓展多种形式的写作实践。八位参与者钱梦妮从《新加坡国家美术馆集结东西方馆藏力量,全方位展示两位东南亚艺术巨匠》、郭锦泓从《殖民的当代样貌》、杨扬从《安得利亚斯·穆埃——穿过历史与政治的“风景”》、罗可一从《实物教学》、刘希言从《阿道夫·巴斯蒂安的遗产》、杨天歌从《“写生”北京西山:作家废名与画家赵文量、杨雨澍的跨时空对话》、杨晓萌从《读懂焦家遗址》(文章作者为赵星宇)、耿涵从《旋涡与迷索思——<张文心:时间篝火>展评》这些文章出发在现场阐述文章观点并与此次讨论会的主持人苏伟以及《艺术世界》杂志主编栾志超等点评人一起,进行了文本的深入分析和写作观点上的激烈的探讨。

现场点评人、《艺术世界》杂志主编栾志超

这此活动的八位写作者都和中国的现当代艺术活动有十分紧密的接触,对当下国内艺术的走向也有自己的认识,对于艺术圈的展评写作,有着自己的看法。这次活动的讨论,在大家的思想碰撞中,产生了很多有价值和启发性的论点,既可供其他写作者参考,也是对当下艺术评论写作风气的态度的确立。当然,在八位写作者提供的文章中,写作风格各具面貌,这与写作者的生活经历不无关系,同时也是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的规律:艺术以及艺术评论都和生产者的状态紧密相连。

与会嘉宾在研讨会现场就多个问题进行探讨,如展评写作的受众问题、展评与艺术家和策展人的关系问题、展评写作中涉及的艺术展陈和学术及历史定位问题、写作中题目与内容契合度问题、文字描述与图像感受的平衡问题、展览和作品的评判标准问题等。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宋晓霞老师发言

研讨会参与者郭锦泓

在艺术评论写作逐渐丧失公信力的当下环境里,产生了很多“不合常理”的现象,与会嘉宾提到:“人们往往放大了艺术批评家的权力和作用,甚至将写作神化为具有化石点金的功能。同时,写作者与阅读者又过于功能性地认识写作本身,无视其作为一种实践所应该具备的水准、严肃性与专业性的考量”。

而此次活动邀请的嘉宾,多数为青年艺术从业者,他们对艺术有着自己的态度,这次讨论会诸多论点的的产生,也是基于写作者们长期与艺术相关实践经验而来,这些论点对展评写作者的思路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同时也为这次讨论会增加了很多精彩的瞬间。中间美术馆与《艺术世界》杂志联合举办的这一期写作工作坊具有很好的学术意义,也为观众们的艺术写作提供了比较明确的指导方向。

研讨会主持人、策展人苏伟

研讨会参与者罗可一

研讨会参与者杨天歌

嘉宾王子云

《艺术客》编辑、研讨会参与者杨扬

研讨会参与者钱梦妮

嘉宾桑田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