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尾,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获悉,近年来黑龙江省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加快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全力促进蔬菜产业发展。2017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扶持标准化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意见》,2018年,农财两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继续执行标准化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金融贷款政策的通知》,高含金量的政策举措对扩大黑龙江省蔬菜等高值高效特色作物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政策引导作用。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省蔬菜、瓜果、鲜食玉米、马铃薯等特色作物面积达到2000万亩,“龙菜”品牌异军突起,“龙菜”产业风生水起。特别是今年,通过积极打好生态绿色牌,全省蔬菜产业发展“一稳三增”,即:面积稳,供给增、品质增、效益增,茁壮成长的龙江绿色菜园已成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一大亮点。
据统计,2018年全省落实蔬菜总播种面积1158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鲜食玉米种植面积爆发式增长,达175万亩,约占全国鲜食玉米总面积的1/10,同比增加近50万亩,成为发展最快的特色作物。全省蔬菜总产量2575万吨,地产蔬菜自给率增加到76.3%,蔬菜供给能力有效增强;蔬菜规模化生产基地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先进设施装备、生物有机肥、新优品种推广普及和标准化生产水平的提高,使蔬菜产品质量和品质显著提高;蔬菜总产值突破540亿元,实现蔬菜种植总收入221亿元,同比增加9亿元,带动全省农民人均收入1228元,增长4.2%。规模生产、科技进步带动全省蔬菜平均批发单价同比上涨10%以上,产业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盘点2018“龙菜”的成长轨迹,亮点闪现,各地涌现出的大批典型经验,同样可圈可点――
凸显两个“转变”增收带动双效显著
对标准化绿色蔬菜生产基地棚室及冷储设施建设给予贷款全额贴息;通过奖补资金扶持、创新开展“菜园革命”――连续两年的强力推进,全省蔬菜产业设施建设和生产能力双双大幅提高。重点打造了五大优质设施蔬菜产业集群、七大露地大宗蔬菜产业集群、四个特色蔬菜优势区、六大食用菌和马铃薯优势区域带以及五个鲜食玉米主产县,打造“菜园革命”核心示范区20个。2017年全省累计利用金融部门贷款资金15亿元,吸引带动社会其他行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民等多方资金10亿元以上,建设蔬菜冷储设施210万平方米以上。2018年直接为农民减免贷款利息7019.9万元,辐射带动新建棚室1.6万亩;新建冷储设施面积48.2万平方米,新增储能70万吨。
2018年,黑龙江省外进蔬菜223万吨,与2016年相比下降21%。地产蔬菜的充足供应,有效缓解了长期困扰黑龙江省的蔬菜淡旺季供需矛盾突出问题。蔬菜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保供给向提升市场竞争力转变的特征明显;围绕两个“转变”,蔬菜产业的增收和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效益显著。
通过“过库延保、过库减损、过库增值”,大白菜通过窖储每斤平均增值0.2元,价格翻两番多;鲜食玉米冷冻保鲜后供应市场价格是鲜穗的2-3倍,真空包装的单穗优质玉米最高批发价达到4.5元,冷冻单穗包装的平均批发价约2-2.5元。
目前,全省蔬菜(含鲜食玉米、食用菌、瓜果)加工企业已达到423家,同比新增28家。2018年蔬菜加工总量达384万吨,实现产值181亿元。拉动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实现效益171.3亿元,累计创造社会综合产值约402亿元,为农民创造就业岗位25万个,人均劳务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对分流富余劳动力,拉动农村劳动力转移起到积极作用。
围绕“借会促销、主体领销”,龙江蔬菜品牌在全国已经叫响。2018年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及全省3800名蔬菜经纪人的销售引领,全省南销蔬菜总量同比增长8.6%,平均售价高于本埠市场13.2%,增加农民收入2.4亿元。棚室果菜和食用菌比较效益尤为突出,农民经营性收入达5000元/亩以上。
鲜食玉米异军突起两大产业带各具特色
伴随种植格局向“黑土地”北移,鲜食玉米正成为当前黑龙江省农村种植结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农增收、精准脱贫的重要产业之一。2018年全省鲜食玉米总面积达到175万亩,同比增加52.2万亩,增幅42.5%;总产量达到145万吨,同比增长47.6%;鲜穗平均每穗地头批发价0.5-0.6元、速冻穗1.2-1.3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加0.05-0.1元左右;真空包装绿色标准2.1-2.2元每穗、有机标准4-5元每穗,甜玉米粒平均每吨销售价格3500-4000元。
销售形势日益看好,产业链条不断完善,行业拉动能力不断增强――鲜食玉米的异军突起,不但壮大了“龙菜”的队伍,还成为黑龙江省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政策支持和市场效益的双重作用下,黑龙江省鲜食玉米种植逐渐向生态优良、加工基础雄厚的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两大产业带――分别是以双城、五常、阿城、木兰、呼兰等哈尔滨地区为核心的甜、糯玉米加工产业带和以绥化“兰明青望海蔬菜产业扶贫经济带”为核心区域全链条发展产业带。全省千亩以上连片种植的有机鲜食玉米基地总面积约5万亩,绿色鲜食玉米生产基地总面积达65万亩。
据统计,目前全省(含农垦)鲜食玉米加工企业115家,同比增加23家。加工总能力约130万吨,2018年实际加工约95万吨。加工速冻穗约28.8亿穗左右,加工速冻玉米粒5.7万吨。另据不完全统计,鲜食玉米拉动农村和长途运输业增收分别达到1.75亿元和近2亿元。拉动保鲜膜、纸箱、塑料袋等包装产品以及包装箱商标、宣传彩页等印刷制品收入超过5.6亿元,相当于60个中型包装厂的年总产量。
北菜南销“永和番茄”成大业
哈尔滨永和菜业有限公司通过高标准建基地、市场化运营,趟出了一条“北菜南销”致富新路,成为近年来黑龙江省蔬菜产业发展的一颗明星。永和菜业于2012年出资建设的永和蔬菜生态现代产业园占地面积达9800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4500亩、露地菜5300亩,拥有标准钢架塑料大棚1700栋,育苗温室49栋,3340平方米蔬菜包装车间和2800平方米冷库各一个;园区现有带地入社社员171人,常雇员工280人,中层管理技术人员30人。
为了提高蔬菜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永和菜业充分利用政策资金杠杆撬动作用,提高棚室设施装备水平,集聚科技要素,实现了产地环境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化、投入品使用标准化、产品质量标准化、产品加工标准化、包装印制标准化;辟建了全省最大的千亩番茄园区,主打“北菜南销”牌,已与部分南方蔬菜经销商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将番茄等耐储运蔬菜远销至广州和江浙一带,年销量达6000吨,成为全省最大的番茄“北菜南运”基地。在番茄的带动下,2018年南销蔬菜总量达到1.2万吨,占全年蔬菜总产的60%左右。目前园区内水肥一体化技术已达到100%应用,产品被授予“优质放心农产品”称号,已有5个产品获得“宾州牌”绿色食品标识认证。
2017年,永和菜业发起成立了黑龙江省蔬菜协会,积极开展信息共享、技术共享等社会化服务,现有会员单位190家。2018年,永和菜业被宾县扶贫办、永和乡政府确定为产业项目扶贫基地,采取“1+2+6”的扶贫模式,即通过1个塑料钢架大棚,带动2个贫困户,配送供给6个订制家庭,现已发展果蔬宅配会员460人;在未来15年内,公司每年将从项目收益中拿出55万元,对221户贫困户进行帮扶。据介绍,2018年永和蔬菜生态现代产业园蔬菜总产量达到2万吨,总产值8400万元,利润1100万元。吸纳周边村民280人参与生产劳动,人均务工收入2.2万元左右,加上土地租金,为当地农民增收1000万元以上。
绿色有机高标准种植赢市场
成立于2012年的宁安市庆雨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宁安市农业局领导扶持下,建设高标准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园区,实现了产品畅销效益翻番稳定增收的目标。目前园区占地面积50公顷,建有蔬菜大棚300栋,日光温室25栋,是全省“北菜南销”重要基地、当地现代农业示范推广平台、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基地,2018年被评为全省绿色有机高标准示范样板基地。
合作社始终秉承“产销放心农家菜”的原则,致力于发展农家菜标准化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保产量保品质增效益。园区蔬菜大棚内全套安装喷灌设备;日光温室采用光照集约化采集,利用地下导热设备,白天温度收集,夜晚循环散热,节约用电25%,达到了节本增效目的;在生产上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用量,减施化肥,增施农家肥,以覆膜方式防草,完全实现除草剂零添加。
2018年合作社引进铁粉西红柿、赫丽西红柿等新品种,利用自创的农家菜标准化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生产的产品品质优异,全部销往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台州市以及福建省厦门市、广东省广州市等南方市场。合作社注册了“常恒”商标,进行了绿色蔬菜认证,与台州市农港城及杭州褚桥市场签订了常年供货订单。2018年7-10月共供应两地西红柿5000吨,其中合作社自产3950吨,收入158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销售1050吨,增收420万元。
立足黑土打好绿色高效牌
黑龙江大董黑土地农业有限公司立足当地寒地黑土优势,全面推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合理轮作、秸秆还田,全面使用生物菌肥,确保产品质量和品质;规模经营面积达26000亩,配套建设速冻糯玉米穗、速冻油豆角、真空包装甜糯玉米穗、速冻果蔬保鲜四条国内先进的食品加工生产线。依托区域优势和产品品质,倾心打造“大董占和”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实现了生产产值和经营效益双突破。
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大董占和”品牌商标得到了国家和省级认证,多个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产品认证,部分产品通过有机产品认证;速冻鲜食玉米加工能力达到1亿穗,速冻油豆角日加工能力可达60吨,速冻鲜食玉米、真空鲜食玉米、速冻玉米粒、即食鲜甜玉米等产品已闯出黑龙江,以北京新发地为中心,辐射销往全国10省20多个市县,特别是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广州、珠海、深圳、苏州、杭州、上海、京津翼等地落地开花。2018年销售额突破9000万元,通过订单带动农民种植鲜食玉米,实现人均种植增收1200元;通过加工安排常年劳动力340人,务工农户实现人均增收1.8万元。
立足寒地黑土优势,公司引进日本原种技术,生产夕张麦伦蜜瓜,年生产3万多个,占世界总产量的10%,价格最高可达998元一个,最低198元,产值达1000万元。
冷暖配套
全年供应不断档
针对春夏秋三季本地蔬菜供应接近饱和,同质化竞争严重问题,穆棱市穆棱河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另辟蹊径,瞄准高档绿色有机果蔬需求不断增长的市场机遇,广泛寻求智力支持,确定了打造高端品牌西红柿“穆棱9°”的发展定位。“穆棱9°”西红柿精选国外进口的西红柿良种,果型饱满、皮薄,维生素C含量是普通西红柿的5倍以上,是口感及营养极佳的精品西红柿,平均每斤售价达到15元,经济效益显著。
创品牌,保证全年供应是先决条件,品质优异是根本。为此,公司投资1500万元建设70栋高效日光节能温室、30栋蔬菜大棚,使冷暖设施推行生产面积基本达到1:1的比例,确保果蔬产品供应不断档;推行生产过程无害化,利用物联网信息技术进行生产全过程的可记录、可追溯,严格控制生产过程化肥的使用品种和数量,让消费者买的放心吃的安全;确保生产肥料有机化,杜绝氮肥的使用,针对品种特性减少水分供给,增加果品糖分的积累,确保产品品质优异;建设2000平方米的预冷保鲜库,配备冷藏车,开展产品分级整理、保鲜冷藏,增强直销配送和远距离运销能力,缓解产品集中上市的销售压力,确保产业稳健发展。
2017年初公司注册了“穆棱9°”西红柿。通过网络、纸质媒体、电视等各种媒介大力推广和一系列展销会、行业会的推介,“穆棱9°”的品牌形象确立起来,当年就成功打入哈尔滨市3家大型超市,带动公司下设的合作社年销售蔬菜500万公斤,产值15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