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农民网!
木垒县-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来源: | 作者:中国农民网
    中国农民网4月15日讯(通讯员 刘晓琴)木垒县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总体目标,坚持以文化旅游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打响“天山木垒.养心的家”旅游品牌。2018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43万人次 ,同比增长34.1%;旅游收入24.3亿元,同比增长35.7%;过夜游客59.6万人次,同比增长38.6%。

完善体制机制,构建全域旅游保障体系
    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的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全域旅游领导小组,建立旅游联席会议制度、县领导领办和联系旅游项目制度,将全域旅游创建纳入县委、政府绩效考核重要内容,携手推进创建工作。出台了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方案、实施计划等办法措施,各部门、各乡镇都能结合各自实际,对接政策、制定措施,全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

坚持规划引领,创新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在“十三五”旅游产业规划基础上,以突出旅游功能和元素为统领,科学编制木垒县全域旅游规划、三年行动计划,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为全县旅游业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做好顶层设计。规划紧抓国家实施全域旅游的战略机遇,着力推进木垒文化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做好与城镇建设、土地利用以及农业、林业、水利、交通、文化等规划有机衔接和协调,努力做到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与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相结合、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相结合,实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

提升公共服务,推进全域旅游共建共享
    强化“主客共享”理念,重点推进旅游要素提升工程,加快构建特色化全域旅游服务体系,打造宜游、宜居、宜业的旅游目的地和木垒旅游品牌。总投资51.2亿元,高起点谋划了34个文化旅游类项目,其中包括景区建设类、乡村旅游类、公共服务类等8个类别。目前,旅游伴山公路、交通标识、旅游集散中心、生态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项目已建成投用,草原坎儿井景区、月亮地、水磨河避暑休闲旅游度假区等景区(景点)已开门迎客,民宿客栈、游客驿站、村史馆、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日益丰富,酒店、餐饮旅游要素日臻完善,游客承载能力有较大提升。

夯实供给体系,优化全域旅游发展环境
    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要素,提高认识、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实现旅游产业“从粗到细、从小到大”向“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加速转变。

一是做好“吃”的文章编制《哈萨克民族传统饮食制作要求》、《羊肉菜系制作要求》、《木垒美食手册》,定制标准化旅游菜单,开发整理规范了60个特色菜系,定制了标准化旅游菜单,完成了名吃、名店、名菜的评选,“舌尖木垒”更具魅力。

二是提高“住”的能力已成功创建3星级酒店5家,全县共有床位 4783 张,同比增长50%,床位数和住宿条件快速提升。

三是推进“行”的畅通完成南部山区伴山公路、木垒县城——鸣沙山胡杨林景区道路等9条旅游道路。在全县范围开通3条旅游专线公交,11条旅游客运班车,主要景区通达性进一步改善。

四是打造“游”的主题。精心设计南、北、中3条“木垒一日游、多日游”精品旅游推广线路,把景区与景区、景区与县城、景区与外县进行有机串联,构建起了一条全景木垒特色旅游观光廊道。

五是做足“购”的特色。培育壮大“红星面粉”“鹰嘴豆”“天山白豌豆”“木垒河有机牛羊肉”等“木垒有礼”特色旅游产品,打造了3个“新疆礼物——昌吉木垒标准体验店”。依托福建援疆的支持力度,建立木垒联盟,搭建了木垒旅游产品外销平台。

六是完善“娱”的功能。大力探索、传承、发掘丝路文化、汉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乌孜别克文化等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编创一批木垒本土的书籍、歌曲、画册、戏曲等文艺产品,积极举办各类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增加游客的参与性,让游客乐在娱中。

促进产业融合,打造全域旅游发展优势。深入挖掘木垒的特色旅游资源,充分发挥“旅游+”的综合带动功能,全力促进旅游与文化、农业、林业、畜牧业、工业、教育、体育、交通、康养、信息化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催生一批新兴业态,反哺旅游业发展。


强化外引内联,拓展全域旅游发展市场
    紧紧围绕“着力将木垒打造成为休闲度假首选地、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产业的聚集区。”这一目标定位,制定《营销木垒方案》,建立营销宣传队伍,深度开发周边客源市场、巩固和发展中远程客源市场,进一步加快“走出去、请进来”步伐,与环游天山千里黄金线上的各个旅游目的地达成共识,抱团创市场,与疆内外120多家旅行社签订协议,出台补助政策,吸引批量游客,激活旅游经济。高质量编写了《秀美风光·养心木垒》讲解词,在游客中心、驿站、宾馆统一投放木垒书架200套。培育写作、摄影、绘画等艺术团队,完成了电影《远去的牧歌》外景拍摄及县树、县花、县歌、县标、城市雕塑征集评选。立足“特质”,大力传承传统文化特色,做大做精二十四节气系列活动,举办各类形式多样、有影响力的旅游节庆活动,全面谋划冬季旅游大文章,全力打造四季皆游的新局面。

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加快全域旅游富民步伐
    以规划为引导,以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特色旅游为目标,以环境改善为基础,以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农事体验、农家乐、特色种养殖等乡村旅游产品为载体,鼓励引导贫困人口参与卫生保洁、环境保护、商品销售等旅游服务工作,就地就业实现脱贫。推进一个环线、七个传统村落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建成民宿客栈137家,推行“党支部+旅游合作社+民宿客栈”等运营管理模式。积极整合扶贫资金,加大各类合作社发展,开办民族刺绣手工艺品合作社、野菜加工合作社、户儿家布鞋厂、渔具加工厂等小微企业,完善对口帮扶机制,鼓励引导贫困人口积极参与民族刺绣产品、手工布鞋、特色食品、渔具等旅游产品的生产。目前,全县35家中、小微企业共带动813名贫困户就业,打造了13个旅游产业扶贫示范点,实现农牧民通过相关旅游产业新增就业达1500人次。发展全域旅游,使木垒人气旺了,经济活了,老百姓腰包鼓了。人们通过参与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各个环节要素走上了富裕路。
 
责任编辑:杨龙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1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