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观察 | 玉米:一个兴奋了十二年的产业
来源: | 作者:未知
  大连商品交易所主办的“国际玉米产业大会”已经走了十二个年头,今年改为“2019中国玉米产业大会”。这是一个怎样的信号?这是不是预示着中国玉米产业下一步的走向?
 
  从2007年首届玉米产业大会以来,中国玉米真是一个兴奋着的产业。十二年来,参会人员累计近万人次,其中产业企业代表超过60%。玉米上下游各类企业与期货行业,到今天金融行业也加入了进来,打造了一个玉米产业经济体。
 
  十二年来,有许多令人兴奋的节点。2013年8月29日,习近平在大连考察时来到大连商品交易所交易大厅。显示屏上正显示着豆粕、焦炭等期货价格,听说交易所一年成交额达到33万亿,未来几年期货品种要翻番,习近平十分高兴。他叮嘱说,要脚踏实地,大胆探索,努力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9月11日,大商所总经理王凤海在“2019中国玉米产业大会”开幕式上说,中国玉米产业大会是大商所推出的面向玉米、饲料养殖相关产业链高端会议品牌。在大连市委市政府,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和中国淀粉工业协会等大力支持下,经过十二年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产业企业、金融机构和行业协会沟通交流、合作创新的重要平台,在促进产融结合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2007年的“中国玉米产业发展与投资价值”,到今年的“新形势、新工具,新融合”,大会主题的变化,展现了产业演进的速度。今天的产业人,在用新的实践推动玉米产业前行。浙江物产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余飞鹏第一次参加玉米产业大会。他带着企业在东北种粮的需求来这里寻求答案。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晓辉差不多每次都要来做产量行情走势报告,但这次他建议企业把注意力转向利用大商所越来越完整的产业避险链条进行风险管理。大连北方国际粮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吉龙十二年来一直在玉米大会上发声。今年他说,市场将给农民上一堂很好的风险管理课。
 
  从国际玉米产业大会到中国玉米产业大会,这就是转型的信号。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国内期货市场上市的期货品种加期权品种也正好达到七十个品种。基础提升了,宏观面拓展了,转型的关键,就看微观的努力了。在今年玉米预计丰收而需求疲软的局面下,与其说心态受影响,不如说能力被考验。浙江和义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石雯原认为,前些年大宗商品具有同涨同跌的现象,所以宏观经济判断对经营影响非常明显。近几年同涨同跌的现象非常少了,贸易商今后要把研究重点更多地放在商品本身供需上,尤其要对关键因素的变化进行研究和追踪。
 
  跟着玉米大会追踪新浪潮。它给你分析“新形势”,递来“新工具”,促进“新融合”。今年大会围绕“三新”主题举办了三个专题论坛。大会给我们的印象是,行业的兴奋劲儿过去了,振奋的快进键按下去了。
 
  一、“中国玉米市场格局及价格走势”
 
  这个话题是玉米大会永恒的话题。2004年玉米期货上市,就是为了给市场剧烈变动的中国玉米市场提供一个避险工具。2007年开始的玉米产业大会,就是给整个行业提高一个利用期货工具的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宏观的分析一直是第一课。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程国强在大会报告中提出,尽管国际政治格局变化将对未来全球贸易的结构和流向发挥干预作用,但经济增长和消费结构变化还是主要驱动力。今后30年以中国为支撑的东亚市场可能是贸易结构演化的中心。构建高质量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是我们驾驭大变局的根本性保障。面对我国农业竞争力弱的现状,要加快三大能力建设:高质量的生产能力,高效率的储备调控能力,高水平的国际供应链管理能力,推进我国粮食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的现代化。
 
  建立价格稳定机制是能力建设的核心。每年的玉米大会,都围绕价格变化形势确定相关行业主管机构作为特别合作单位,邀请有关部委及所属职能部门专家领导到会答疑解惑。2010年的玉米大会,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到会回应了玉米价格猛涨的市场关切。大会特别举办了“期货市场与玉米购销探讨”主题论坛。2014年国家临储收购使我国玉米价格在全球价格普跌的情况下逆市保持高位。而禽流感导致饲料消费下滑,玉米淀粉、酒精等深加工行业已持续亏损超过两年。在成都召开的第七届国际玉米产业大会上,与会嘉宾发出了系统性的呼吁:李希荣“玉米形势的复杂度加大”,田维明“扶持保护不能激发经营活力”,刘汉元“最大的挑战是政府政策的走向”,柴小峰“玉米深加工区域在发生重大变化”,李喜贵“国内玉米供应已经过剩”。这些呼吁对今后的政策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面对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中国饲料工业协会自然成为大会特别合作单位,全国畜牧总站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聂善明到会介绍了2015年以来玉米种植的供给侧改革情况,到2020年调减玉米5000万亩以上的目标还在实施中。与此同时,我国畜牧业总产值2018年已近3万亿元,饲料工业总产值8872亿元,全国商品饲料总产量2.28亿吨。玉米消费占比64%。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祖力在大会发言中分析到,2018年我国人均消费猪肉38公斤,连续4年呈下降趋势。猪肉消费是否到了拐点阶段,值得关注。
 
  2016年价补分离改革伊始,玉米价格9月30日跌到1382元/吨谷底;今年5月价格涨到2085元/吨。即便是当下,各路专家对下年度饲料需求的看法依然有很大差距,有认为增长1000万吨,有认为减少1000万吨。新希望六合股份有限公司饲料供应链管理部副总经理兰仁兴认为,猪降禽增是明确的走势。他预判2019/2020年度猪料下降约20%,禽料增幅超过20%,饲料行业年度玉米消耗量减少约500万吨。深加工的需求则取决于玉米价格。嘉吉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淀粉糖及增稠稳定业务市场分析经理付星宇认为,2016年开始,玉米买到手基本都能赚到钱。今年赚钱比较困难,但这个状态才是正常的状态。深加工行业能消化多少玉米,取决于需求,而高价抑制需求。今后,简单地到产地看一看,按照供给侧方面确定行情的好日子结束了。产业转型就要把下游各行业能够接受的成本研究透,产业要从关注供给侧转向更重视供需平衡上来。
 
  浙江文德进出口有限公司谷物事业部总经理肖强说:“我参加玉米产业大会十年了,我觉得这一届大会是大家最冷静的一届。与其说冷静,不如说无奈。我也参加过极度悲观的大会,2016年国际玉米产业大会,大家的情绪是极度悲观的。大家都在看,市场到底能跌到哪儿?2017年、2018年大家又都很乐观。今年是既不悲观,也不乐观。非常冷静,有些迷惘。所以未来贸易商也罢,加工企业也罢,我相信好日子确实是过去了。”
 
  这盆冷水泼得特别好。“好日子”过去了,“真日子”还会远吗?
 
  二、“创新衍生工具,促进产融结合”
 
  创新,是大商所的生命线。大连商品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李正强在“2019中国玉米产业大会”上致辞说,玉米期货恢复上市的十五年也是玉米市场化探索改革的十五年。大商所为玉米市场化改革提供了全套的工具和模式,形成了“期货力量”。围绕玉米产业链条,相继推出了鸡蛋、玉米淀粉期货和豆粕期权、玉米期权、相关商品互换业务、商品指数。同时积极推广“保险+期货”试点、基差交易试点,持续探索服务玉米产业的新模式新机制。2015年以来,已开展97个玉米“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累计超过300万吨玉米生产得到价格险或收入险的保障。今年已落实8个玉米县域试点项目、33个玉米分散试点项目和12个玉米场内期权试点项目。近年来,玉米产业链品种的期现货价格相关性稳步提升,玉米产融结合格局已初步形成。
 
  最难能可贵的是,十五年来,大商所始终把安全稳定运行摆在突出位置,积极作为,主动服务。面对国家玉米收储制度多次重大调整,面对玉米产量翻番增长,面对玉米需求端的风云变幻,玉米期货正逐步成为现货企业的避风港和现货产业链的稳定器。同时,玉米产业集中度和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2004年东北地区最大的玉米贸易商年贸易量约150万吨,2018年中粮集团的玉米贸易量超过2000万吨,象屿、北大荒等十多家贸易商年玉米贸易量超过百万吨。
 
  “创新衍生工具,促进产融结合”论坛的设计是把产业链的生产、贸易、加工、金融各个端口和节点上代表邀请到一起,围绕产业企业主体,探讨产融结合潜力。浙江物产作为一股产业资本力量,从2018年开始在东北流转土地种粮,资本进入农业,风控必须闭环。目前他们做到了“五保”——保供、保产、保险、保价、保销。风控上拓展为“订单农业+基差+保险+期货”。余飞鹏总经理抛出的问题是,这种模式能做到多大?
 
  中国人保财险总公司农险部副总经理王建国认为,从2007年中央财政推出保费补贴政策以来,玉米保险走过三个层次。保成本、保价格、保收入。由于再保险公司基本不承接价格再保险,保险公司做价格保险就面临着对冲风险和第三方价格平台的问题。自2015年他们参与的玉米“保险+期货”第一单以来,人保财险承担的三家交易所“保险+期货”业务已达到4个亿。探索在深入推进中。
 
  作为参与第一单“保险+期货”的3家期货公司之一,浙商期货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英军认为,几年来,农业生产风险管理已经从1.0进入到1.5版本。从去年开始,浙商期货与九三集团搞玉米“保险+期货”试点,今年做了56万亩的全县覆盖。做到这个量,需要多种因素起作用,包括现货市场的完善,期货市场的扩容,以及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只有这些条件具备后,风险控制体系才能进入到2.0状态。
 
  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市分行机构部总经理张野说,工商银行整个系统涉农贷款1.88万亿,直接涉及到大宗商品不到2000亿,主要是贷款清收困难。他们通过在四川巴中做的“银行+期货+保险”的试点,认识到一定要把衍生品的风险管理渗透到贷款流程和风险管理中。产业链各界都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把市场做大。比如银行,普惠贷款如果给一个涉农政策,这是巨量的,远远超过1.88万亿。
 
  北大荒粮食集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献东去年做了“保险+期货+基差”试点,感觉到基差贸易能给农民、贸易商、饲料厂三方带来好处。基贸贸易可以让农民有保护价的权利,贸易方通过代购代储让仓库有了金融属性,饲料厂可以订货不定价,择机点价。基差贸易是一个很好的贸易升级的工具。这个贸易模式让产业链各环节回归主业,不再操心利益分配。
 
  潍坊盛泰药业有限公司是第一个报玉米淀粉基差的企业。总经理助理兼交易部总经理赵松介绍说,他们感到加工企业管理好利润就是要用好两个基差、一个价差:买好玉米基差,卖好淀粉基差;把握好玉米和淀粉的期货盘面价差。要管理好利润,需要上下游企业都要从老板到头寸管理者、业务员同时做好准备,需要产业链同时做好自己的风险管理和头寸控制。今年公司的基差销售量不是很多,但是每一单都锁定了加工利润。几年来,盛泰从一个加工厂家转变为一个大采购商,得益于基差运作。
 
  产融结合,已经触及到了很专业的细节。
 
  三、“提高金融机构期货市场参与度,创新大宗商品投资发展”
 
  看到本次大会设立了“提高金融机构期货市场参与度”这样的论坛,真的感到发展太快了。在玉米大会开办之初,大商所总经理刘兴强每次都呼吁相关企业要学会利用期货市场服务企业经营。第四届大会的新闻报道干脆用了这样的标题:“刘兴强:大连玉米期货市场交易规模至少还可扩大20倍”。他呼吁有关各方要进一步加深对期货市场的理解,尤其是玉米产业的相关企业要学会掌握和利用现代市场工具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大商所将努力为投资者进入大连期货市场投资避险创造优良的服务环境。
 
  “投资者进入大连期货市场投资避险”?当时我们看到这样的字眼很难理解,因为我们不可能去炒期货。但是,我们现在都在银行买各种基金或者理财产品吧?你能想到吗?今天的这些银行产品竟然也有期货的背景?
 
  促进商品指数化是大商所近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据大商所清算部经理初奇介绍,已经发布了37只商品期货指数以及两个现货期货指数系列,基本形成了覆盖农产品、工业品的品种,包括综合、成分、主题、单商品以及定制各种类别的体系。农产品相关指数有20只,其中玉米品种的指数有6只。同时提供免费的指数定制服务。为太保产险定制发布了大商所猪饲料成本指数。在指数应用方面,去年形成了产品全面开发的局面,有多个挂钩商品指数的产品落地。今年,商品指数应用呈现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如在资产管理产品应用上,今年1-8月,推动各类市场机构开发大商所指数的银行结构性存款,期货资管计划等各类产品16只,总规模2.49亿元。在风险管理产品的应用上,今年1-8月,4家风险子公司基于大商所指数完成5笔互换交易,名义本金总计8955万元;3家保险公司基于大商所指数开发3只保险产品,均已签出首单,共计为6.64万头生猪提供饲料成本保障金额5834万元。8月27,大商所第一只农产品商品期货ETF正式获得批准,9月1日上市认购募集。
 
  这个国内第一只农产品期货ETF就是华夏基金推出的饲料豆粕ETF。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基金经理荣膺说,豆粕ETF有三大特点,一、它跟踪的标的指数是大商所豆粕期货价格指数。指数能够真实反应作为投资者长期持有豆粕期货主力合约的多头,并且定期展期能够得到的最终收益。二、它是普惠金融工具,不像期货一样带杠杆交易,保持百分百在跟踪价格指数。投资者可以长期持有豆粕ETF,没有爆仓的风险。三、它是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投资者只要有深交所证券帐户,输入基金代码就可以买卖ETF,最终投资收益就会跟基金表现相挂钩。四、投资者可以融资购买,放2倍的杠杆,可以融券放空。总之,豆粕期货ETF是普惠性的配置豆粕价格走势的金融工具。
 
  到目前,多家银行、证券公司以及期货公司都发行了与大商所指数相关的投资产品,市场反响良好,在大宗商品投资领域为客户提供了全新的服务。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了三款挂钩大商所的收益凭证:铁矿石指数、豆粕指数、猪饲料指数。半个小时全部售罄,客户也取得了较好收益。公司衍生品业务总部副总经理张黎说,这是未来产品的发展方向。因为从证券公司客户角度出发,对大宗商品需求也是非常强烈。证券公司的客户业务仅限于权益类业务,波动无法规避。而大宗商品业务可以帮助证券公司的客户对冲风险。从证券公司本身和公司客户两方面需求看,大宗商品都是业务方向。我们希望下一步能参与更多的品种的做市,包括豆粕期权、豆粕期货的做市,培养公司的创新能力。
 
  浦发银行资产管理部固收及专户处副处长罗英宗说,现在银行资管对于大宗商品的投资需求看好。银行资管子公司的成立也是大势所趋。目前要抓紧制度建设。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开发新产品372款,该公司农险市场发展部总经理助理李少华介绍,自去年9月推出猪饲料成本指数保险产品,下一步将推出鸡饲料成本指数,在两个最大的饲料用户的成本保障上做出系统探索,为更大的制度建设打下基础。
 
  在玉米产业链衍生产品体系建设上,大商所并没有停步,正积极推动生猪期货上市,加快研发食用酒精、工业酒精和淀粉糖等下游期货品种,争取早日推出玉米淀粉期权。同时持续推进“农民收入保障计划”、“企业风险管理计划”试点,探索开展“新型粮食银行”试点,积极推广玉米基差贸易试点。
 
  “中国玉米产业大会”,下一个十二年值得期待。(孙鲁威)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