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籽石榴别样红 水清民富幸福来
来源: | 作者:经济参考报
  2018年9月17日,在杭州举行的阿里巴巴农民丰收节直播晚会上,淅川软籽石榴在淘宝上订单暴增至1.7万笔,一度脱销。时隔一年,2019年9月14日,淅川软籽石榴、杏李、黄金梨、茶树菇等20余种农特产品走进北京世园会,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和采购商。
  作为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河南淅川曾面临水质保护、脱贫攻坚、转型发展等多重挑战。如今,淅川走上生态产业转型路,大力发展软籽石榴、杏李等生态产业30多万亩,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注脚。
  保住生态“绿线”
  在河南淅川扶贫成果展及特色产品展销活动现场,软籽石榴、杏李、黄金梨、茶树菇等20余种农特产品琳琅满目、果色飘香,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和采购商驻足。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同时也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河南省深度贫困县,肩负着水质保护和脱贫攻坚两大任务。
  保水质,生态“绿线”必须保;促民富,环保“红线”不能碰,淅川的经济发展一度面临诸多门槛限制。
  淅川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产业作为结合点和突破口,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推进、有机化发展、产业化经营,逐步形成了以软籽石榴为主导、杏李和薄壳核桃等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水源区绿色崛起、转型跨越的新路子。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饮用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都在淅川境内,准保护区90%以上在淅川境内。淅川县政府党组副书记辛泽涛介绍,为保护水质,淅川县关停380多家工矿企业,拆除水上养鱼网箱5万多箱、禁养区养殖场500多个,关停矿山120多个。
  淅川县还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发展以软籽石榴为主的生态产业,有机肥替代化肥,有效保障了库区水质安全。“目前,我们发展软籽石榴近5万亩,其他核桃、杏李等产业进30万亩,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以上标准。”辛泽涛表示。
  近年来,淅川县把软籽石榴作为重点扶贫产业和富民支柱产业来抓,加大扶持力度、拓宽销售渠道。目前,全县软籽石榴总种植面积近5万亩,产果量预计达270万斤。未来5年内,全县软籽石榴规模将突破20万亩,致力建设“中国软籽石榴之乡”。
  唱响致富“新经”
  老城镇黑龙泉村村民刘根太,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驻村干部的倾心帮扶下,从2012年开始,他在老城镇秧田村承包土地尝试种植杏李,目前,已发展到近20亩,年收入10万余元。2017年,刘根太退出贫困户行列,成了当地闻名的“致富明星”。
  刘根太只是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据了解,目前,老城镇已发展软籽石榴7000亩,杏李3万亩,4万亩土地基本实现了生态林果全覆盖。今年栽植第三年的3000亩软籽石榴和近万亩的杏李已结果,石榴亩效益在万元左右,杏李亩效益近3000元。
  “如今发展生态产业已经成为共识,只有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才能解决面源污染,才能保护一库清水永续北送,也只有发展林果生态产业,才能拔掉穷根。”老城镇党委书记翟成敬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淅川还通过创新模式激发各方发展生态产业的积极性。中共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表示,通过创新“三权分置”“保底分红”“返租倒包”“资产收益”等产业带贫模式,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发展“一地生三金”:土地流转“收租金”,就地打工“挣现金”,入股合作社“分股金”,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被激发起来。目前,贫困户户均1亩以上果园,林下套种面积达50%以上,16万亩已经挂果的果树,2年内将进入盛果期,户均年可增收6000元以上。
  据了解,近年来,淅川县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1家,扶持农民合作社1152个,创建家庭农场916家,林果产业种植面积达到30多万亩,林下作物套种面积达到50%左右,全县贫困户80%以上的收入来自扶贫产业,1/3以上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力创多重效益
  如今,淅川正借助以软籽石榴为主的生态产业开拓更大的市场空间,力争创造更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9月23日,第三届中国石榴博览会暨淅川县第一届石榴节在淅川开幕。“目前,淅川已发展以软籽石榴为主的生态产业33万余亩,但产品的知名度还不够高,品牌还不够响。”辛泽涛直言,通过“节会”举办,充分向社会展示淅川软籽石榴以及杏李、黄金梨、小龙虾、大闸蟹等名优特色农产品,将进一步提升淅川农产品知名度,扩宽产品销路,提升产业效益,从而推动生态产业快速发展。
  “石榴‘节会’的举办,将成为淅川农业的嘉年华、农民的欢乐节、丰收的成果展、文化的大舞台, 必将进一步提升淅川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淅川整个产业向更深层次发展,更好地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卢捍卫说。
  据淅川县委常委、副县长方松海介绍,本次石榴节将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做法,为全国各地的石榴种植、经销企业和其他领域企业提供交流的平台,促进双方或多方合作,实现共赢。截至目前,已初步达成意向的项目有十几个,涉及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生态农业、现代旅游等产业,总投资额近10亿元。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