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好风景的地方一定有好产品。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我们始终致力于打响以绿色为底色,“两无化”为特色的崇明区域农产品品牌,积极推行绿色食品全覆盖,全面建成“1+16”绿色投入品封闭式管控体系,全区绿色食品认证率年内将达到80%。
●好风景的地方一定有新经济。我们始终坚持“世界工厂、智能制造,大田农业、自然生长”的新理念,努力探索以“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为目标的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之路。一手抓好传统农业生产的改造升级,推动土地精细化管理和流转管控;一手抓好国际高端项目的引进发展,吸引世界级选手共同杀出一条现代农业发展的血路。
●好风景的地方一定有新机遇。我们打造了一批以港沿镇园艺村为代表的有特色、有产业、有内涵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形成了“白墙青瓦坡屋顶,林水相依满庭院”的崇明风貌。我们探索盘活利用农村“沉睡资源”,支持由全区269个村为股东的联扶公司实施项目建设,稳步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今天的崇明,正紧紧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和2021年第十届花博会在崇明举办的重大机遇,坚持以全球视野为导向、世界级水平为标杆,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建设,努力打造全国知名的都市现代绿色农业高地,勇当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和先行区。
【案例】
农药封闭式管控,为绿色农产品上一道“安全锁”
在崇明港沿绿色农资一站式服务展示门店,宽敞明亮的店内除了销售绿色农药外,还展示了各类生态肥料和无人植保机。门店里一面硕大的显示屏用来展示“农业大脑”。农户在这样新颖的农资店里买农药化肥,需要刷身份证,一刷之下,电脑屏幕上就能跳出该农户的地块位置、经营规模、种植类型等信息,后台也能迅速查到该农户的历史采购记录和废农药包装袋的回收记录等。如果购买频率异常、废农药包装袋有未回收记录,将直接影响农户享受的政策补贴。
2018年起,崇明启动绿色农资封闭式管控工作,管控体系包括政策保障、品种推荐、门店供应等环节。门店供应体系由1个总仓和16个农资门店组成,总仓位于崇明岛中部,是全区绿色农资存储配送中心,16个农资门店分布在崇明的16个农业乡镇,负责开展绿色补贴农药的供销服务,所有门店实行信息化管理,实现绿色补贴农药“销售、配送、回收”一体化运营。
为实现到2020年全区绿色食品认证率达到90%的目标,崇明对通过绿色、有机认证的生产主体实行绿色农药限额免费供应,对未通过绿色认证的生产主体按80%进行补贴,鼓励农户、经营主体进行绿色认证,推动绿色认证率提高。崇明专门成立的绿色农药推荐委员会,由组织技术部门推荐、行业专家评审结合崇明土地土壤情况、农作物种植特点等制定绿色农药推荐目录,目录经公开公示后,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防治,引导农户合理使用绿色农药。此外,崇明还联动区市场监管局、浙江绿城第三方检测机构,建成区、镇、第三方联动的网格化监管工作体系,实现地产农产品全品类和规模化主体全覆盖监测,强化监测结果应用,不断提升崇明地产农产品品质和公信力。截至目前,全区绿色食品认证率达到75.3%,年内目标达到80%。
拓展国际“朋友圈”,全力打造“海上花岛”
崇明有着500多年花卉栽培历史,现有花卉种植面积近2.8万亩,拥有国内最大复瓣水仙花生产基地和华东地区最大的红掌鲜切花基地,全区基本形成东、中、西3个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片区。近年来,崇明牢牢把握举办2021年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重大机遇,将花卉产业纳入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范畴,通过做实规划、强化合作、壮大产业、做优产品、打响品牌、提升价值等举措全面提升花卉产业发展水平。
今年5月,崇明与全球知名花卉企业以色列丹泽格集团、荷兰阿玛达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致力于共同打造崇明“海上花岛”。对外借力借智、加快集聚发展乃是崇明提升花卉产业水平的“秘诀”。据悉,崇明先后与荷兰、以色列等国家建立产业合作关系,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重点引进和培育国内外优质花卉品种,对接荷兰国泰郁金香、莱恩集团来崇开展花卉种苗种球基地建设。
为推动实施花卉产业全球招商,崇明还成功引进上海源怡种苗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优尼鲜花有限公司、上海虹华园艺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落户生态岛。目前,上海崇明智慧生态花卉园项目已完成9.3万平方米智能温室主体结构建设,今年11月将投入试运行,预计年产花卉种苗2亿株、精品盆花1000万盆以上,年产值达8200万元。上海优尼鲜花有限公司落户崇明陈家镇打造的国际花卉产业园项目,也已完成施工设计准备,露地配套项目已基本完成地形构建,项目建成后,计划年生产球根类花卉2700万枝、切花切叶种苗2.8亿株,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以郁金香为代表品种的球根类鲜切花智能化生产基地和具有国际水平的智能化种苗基地。
依托生态水系、生态绿道、生态廊道,崇明全域可见的花溪、花径、花村、花宅加紧建设步伐,“一镇一特色”“一镇一公园”格局逐渐清晰。一幅“岛在景中、景在岛里,处处是景、移步换景”的“海上花岛”美丽画卷正在缓缓开启。
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全年完成3000户农民集中居住
一栋栋干净整齐的农家小院,白墙黛瓦,平实而又精致,掩映在绿荫中。村里道路整齐,绿化美观,配套设施齐全,环境非常优美,俨然一幅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画。今年夏天,崇明首个农民集中居住项目在竖新镇正式交付,66户居民离开了世代居住的老宅,搬进了统一规划的别墅小区,背井不离乡,开始了全新的农村生活。而他们腾退出来的宅基地也将成为支持上海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重要引擎。
据统计,崇明宅基地的户均占地为484平米,通过集中居住,一方面可以提升乡村建筑设计水平,改善农户居住条件,保留保护好田园风光和乡土风情,另一方面通过零散宅基地的归并整合,可以腾出35%的土地,这些连成片的土地,可以用于发展规模化的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竖新镇农民集中居住一期项目是崇明首个启动建设的集中居住项目。该项目遵循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要求,按照“大集中、小组团”模式布局,保持原有田园风貌和农村肌理,注重“中国元素、江南韵味、海岛特色”,充分展现现代文明和生态宜居的海岛乡村风貌。通过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农村环境,实现农村居民布局从自然形态向规划形态的转变,为农民集中居住提供更为便利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通过农民集中居住项目,推进土地的集约化利用,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促进土地和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
农民集中居住作为崇明区委、区政府的一项惠民实事工程,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为此,崇明出台了《农民集中居住实施办法》、《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规定》等政策文件,坚持以乡镇为单位,统筹推进全区16个涉农乡镇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工作。计划到2022年,全区实现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约2万户。全区规划建设29个集中居住点,并在4个乡镇进行试点,今年7月,竖新镇首期66幢房屋率先竣工并交付使用。
集中居住,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目前,崇明主要采取平移集中居住、货币化置换和实物置换3种模式稳妥有序推动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农民也可选择在规划区域现有居民点上,采取风貌管控的“插花式”自建。其中,平移集中居住采用低层和多层住宅2种方案。经排摸,今年崇明16个涉农乡镇共计划实施6500户左右集中居住,其中货币化置换4500户,平移集中2000户。
在乡村建筑风貌引导上,崇明形成适合本地区的“乡野花宅”、“水韵乡居”等五种方案类型作为引导、管控建房风貌的基础。下阶段,根据市级下达的全年3000户目标,崇明将按照“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的原则,全面启动16个涉农乡镇的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点建设。
【展望】
做出品牌、特色和标杆
在世界级生态岛目标引领下,崇明乡村振兴工作将做出特色、做出品牌、做出标杆,坚持把发展都市现代绿色农业作为高水平、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任务来抓,推动都市现代绿色农业“三高”发展。
坚定不移走好优质主体招大引强之路。全力推动已落地农业项目建设,加快形成以港沿智慧农业花卉园、正大300万羽蛋鸡场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发展新形象。持续强化农业招商,吸纳更多世界级优质农业项目在崇落地。
坚定不移走好崇明农业提质增效之路。在大力推动全区绿色食品认证率达到90%的同时,系统谋划提升全区绿色优质农产品公信度。聚焦蔬菜生产全过程,加快推进“机器换人”步伐。深化“两无化”生产体系建设,打造“两无化”系列农产品,研究推进化学肥料、化学农药不上岛。持续增强以“崇明”为地域标志的绿色农产品区域联盟和公共品牌的知名度,强化区域公共品牌监管与保护,畅通崇明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营销渠道,实现部分特色蔬果打入国际市场。
坚定不移走好崇明农业技术集成之路。依托崇明生态农业科创中心理事会单位及中以、中日、中荷等国际合作关系,汇聚顶尖智库,建成涵盖技术集成展示、培训教学和成果交易于一体的线上线下科创平台。打通六大子系统之间的数据鸿沟,形成流畅互连的农业数据中心,建立数字丰富、算法智能的“崇明农业大脑”。
坚定不移走好特色乡村融合发展之路。庙镇永乐村主要依托上海华宇药业公司和3个西红花农业种植合作社,注重“一村一品”发展,做大做强以西红花为主的优势农业产业;港西镇北双村主要依托三湾公路农业集聚带的现有农业旅游资源,结合核心区域风貌提升、水系打造等措施,整体提升三湾公路农业集聚带农业旅游能级,引进中青旅试点打造特色民宿,深化乡村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