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良田绘锦绣——前郭灌区绿色农业发展概述
来源: | 作者:松原日报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作为东北四大水稻灌区之一的前郭灌区又迎来了丰收季。
  六十年前,这里风沙肆虐,盐碱为害。六十年后,这里天空湛蓝,沃野流金。风雨数十载,弹指一挥间。前郭灌区的绿色农业发展,真实记述了这里半个多世纪以来水田开发的艰苦历程和辉煌成就。
  沧海桑田话变迁,甲子砥砺绘锦绣
  素有“八百里瀚海”之称吉林省西部地区,地处科尔沁草原和松辽平原交会地带,毗邻大兴安岭林区,是典型的草原和湿地生态系统、平原黑土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过渡带,生态十分脆弱。历史上,该地区湖泊星罗棋布,沼泽迤逦,河川众多、水草丰茂。区域内有松花江、嫩江、洮儿河、霍林河、拉林河及其支流,境内湖泊、泡沼700多个。清初,除少数游牧之地外,其余皆为莽莽荒原。到了清末民初,随着“蒙地开放”“移民实边”政策不断放宽,这片区域逐渐被拓荒垦殖。伪满时期,松花江与嫩江穿境而过形成连片江河滩涂和低洼沼泽的郭前旗,作为战略要地被当局开拓修造水田。1956年,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成立,灌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水田开发基础,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并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力度,对灌区重新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建设。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面对干旱、自然资源恶化、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开发利用,这里的人们硬是靠手抬肩挑历经八年挖通了长达53.85公里的“引松渠”。这条“黄金水道”建成,不仅完成了人们引松花江水以济查干湖的构想,更是为前郭县大力发展水田创造了坚实的物质条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前郭县的水田开发随着社会的发展,经过不断探索,也不断地创造着辉煌。时至今日,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万亩发展到了现在的100万亩,这里的人们终于把满目疮痍、盐碱为害的荒原,改造并建设成为稻浪翻滚的良田。昔日,这里漫天风沙、碱面飞扬的苍凉景象,已经成为一去不复返的历史。如今再看吉林省西部,可谓八百里瀚海起波涛,万千顷良田绘锦绣。
  栉风沐雨求发展,藏粮于技谱新篇
  前郭灌区地处北纬45度“世界黄金粮食生产带”,平坦辽阔的地理位势、适宜的气候和流经的“两江一湖”(松花江、嫩江和查干湖)能灌能排。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使得前郭县成为大力开发水田的理想之地。前郭灌区的水田规模种植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期,至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早期的水稻种植,主要是在低洼地上种植,引自流泉水灌溉,无排泄水工程,耕作粗放,生产技术落后,每亩产稻谷只有100多公斤,处于“一年得、二年荒、三年减产挪挪窝”的境况,耕种者艰难的维持生计。20世纪40年代,日伪当局为满足侵略战争需要开始了紧急农地造成计划,强迫数万名中国劳工在这片土地上修筑水利工程进行水田开发。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始不断加大对农田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20世纪80年代,“引松工程”的成功挖通不仅挽救了濒临干涸的查干湖,也从此彻底改变了前郭灌区多年水渠不畅的困扰,更是为成功解决世界性难题大面积改良苏打盐碱地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前郭灌区盐碱地多、分布广、呈交错分布。经过多年的努力尝试,不断完善的提、排、灌、蓄、引、供各类设施相配套的水利工程和改渠缩格、水田条田化、灌溉管理上实现单排单灌的田面工程,使得利用种稻冲洗降低土壤中盐分成功改良苏打盐土成功经验和科研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前郭灌区广大职工、技术人员生产实践总结出来的寒地苏打盐渍土水稻“三推两早一达标”栽培模式,不仅突破了寒地盐碱土水稻栽培理论禁区、本田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难关,还做到了水稻公顷产量超万斤的奇迹。如今,前郭灌区的水稻种植面积20余万亩,水稻平均亩产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不足100公斤提高到了现在近1300公斤。
  蹄疾步稳迈向前,念兹在兹沐春风
  农虽旧业,其命维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发展使然。农垦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承担国家使命而建立的,是国有农业经济的骨干和代表,是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经过60多年的艰苦创业,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水平较高,综合生产能力强,农产品商品率高,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物质装备条件、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业对外合作等农垦走在了全国前列。但同时也看到,农垦还存在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经营机制不活、社会负担重、政策支持体系不健全、国有农场生产经营存在不同程度困难等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农垦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前郭灌区作为吉林省农垦改革的典型代表,以市场导向推动垦区社会事业的良性健康发展,坚持政企分开、社企分开,以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为主线,推动资源资产整合,产业优化升级的深化农垦改革发展思路,必将引领前郭灌区走向新的辉煌。蹄疾走日月,步稳度关山。吉林省作为粮食主产区,如何增加粮食产量,如何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努力化解成本地板抬价、价格天花板封顶的矛盾,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齐头并进,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发展规模效益型农业,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农业是松原市最有优势、最具潜力的产业,发展空间巨大,这里的人们必将紧紧抓住深化改革的历史机遇期,以全国绿色农业城市的战略定力,砥砺奋进正当时的姿态迈进新时代。伴随着吉林省西部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一个河湖互济、渔兴牧旺、草茂粮丰、碧水蓝天、人水和谐的美好愿景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