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桥区多措并举助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来源: | 作者:浙江农业信息网
  近年来,柯桥区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工作指导,加大土地流转、做好农民培训、农民转移等大文章,通过培育新的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实现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同时促进小农户增收致富,农村居民年度收入增幅加大,已连续14年超过城镇。
  一、以农户转移就业为工作基础,推进农村一二三产协调发展
  近年来,柯桥区利用镇街成校、区农校、农村文化礼堂等培训阵地,开展拼布艺术人才等特色培训,实行“村企结对送订单,加工车间进农户”等模式,培训一批小农户通过学习手工编织、来料加工等实现转移就业。同时,采取本地培训、外出学习、建立实训基地、就业指导等多种形式,着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如稽东、王坛的金牌月嫂,已有较大知名度。
  二、以土(林)地流转为突破口,提升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通过政策引导,加大土地、林地流转力度,实现农业规模经营,为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和全程机械化奠定基础。如柯岩街道路南村,地处城郊结合部,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好,村两委集体把承包到期的18位外地人种植的248亩土地收回,向农户分散种植135亩土地以反租倒包形式,对242亩的挖塘养鱼实行推塘还田种植水稻,全村625亩土地(农户蔬菜自留地除外)实现土地整村流转、集体种植,配套了大型联合收割机、大型拖拉机、担架式动力植保喷雾机、碾米机等20台套,实现水稻生产、加工全程机械化。摸索了一条路南村新时代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新路子,也是乡村振兴的好典型。
  三、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为工作重点,带动小农户一起发展现代农业
  一是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家庭农场是小农户的升级版,既保留了家庭承包经营这一适宜于农业生产的经营形式, 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规模经营,同时也有助于推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品牌化。二是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清理整顿、示范创建、经营服务能力提升、创新发展等方面,引导提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合作社打造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提升服务社员能力进而助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三是构建多种模式并存的联结机制。主要有购销服务为主的“合作社+小农户(家庭农场)”型、合作生产为主的“合作社+基地”型、生产购销服务的“合作社+基地+农户(家庭农场)”型、生产加工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型等多种模式。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小农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农户”的经营模式,助力解决小农生产经营中面临的技术、资金及产品销售难题,提高生产标准化和专业化程度,促进小农户增收。
  四、以农业企业为龙头,带动小农户走上现代农业新路子
  支持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农户”、“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合作模式,通过订单收购、保底分红、吸纳就业等形式带动周边小农户共同发展。如地处平水镇的浙江海丰花卉有限公司,是柯桥区重点培育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2016年引进并以第一年1000元/亩,随后每年提高50元/亩的价格从剑灶、下灶两个村100多户农户流转耕地1600多亩,通过基地改造、设施配套后,再返租给附近小农户种植菊花,公司统一给予技术指导,最后统一收购,考虑到天气因素,一个季度给每户种植农户6500元/亩的保底收益,一般种植户一年收益在10万元左右,高的有17万元,少得也有6万左右。公司在加工过程中,吸纳了大量周边小农户为其打工,旺季用工需求在250人左右,淡季也有60人左右,有效带动周边小农户就业增收。
  五、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为补充,助推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便利服务
  柯桥区紧紧围绕主导产业优势,发挥行业协会和农业企业(合作社)的骨干力量,培育和发展一批农业社会化基层服务点,以点带面,满足同行业、同产业的农户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要求。一是着力建设粮食生产社会化基层服务点(良种推广、育秧育苗、病虫测报、机械烘干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渔业基层社会化基层服务点(做好优质苗种、技术培训、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农机基层社会化基层服务点(设立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点,做好农机的后勤保障,开展农机知识的培训、教育)、茶叶基层社会化服务点、香榧种苗服务中心、病死猪公共收集无害化处理点,香榧采摘、脱壳、炒制服务中心;二是依托当前基层“三位一体”农业服务力量,着力建设和打造一批镇街(区域)农业社会化公共服务中心,满足农民群众特别是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要求。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