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百蔬为媒 演绎蔬菜园艺好戏
供图: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宣传教育中心
2019北京世园会特别推出了三大特色展园,百蔬园就是其中之一。从4月29日至10月7日,百蔬园内共展出了200多个品种的蔬菜,向世界展现出中国蔬菜园艺的高水平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脉络。以百蔬为媒,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演绎了蔬菜园艺的“一出好戏”。
台前风采
蔬菜艺术合二为一 一步一景浓缩现代农业科技
由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组织设计和建设的百蔬园升级了蔬菜办展理念。以“创艺农场,乐享家园”为主题,将蔬菜与园林、文化、艺术、产业完美结合,表达出了“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的办展理念。
百蔬园从蔬菜的历史、现在到未来,从自然、田园到城市,从蔬菜与生活的紧密关系,全方位地展示了蔬菜的魅力,集科学性、时尚性、观赏性、体验性、参与性于一体。动静相融、丰富多彩的景观、展览、活动,在时间和空间的交织中,带来多维度、互动性、艺术化的体验内容。
可以说,百蔬园不仅是美丽田园乡村的写照,也是现代农业科技的缩影,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飞速提升的蔬菜生产技术,展示国人以蔬菜艺术为代表的美好生活和优雅品味,展示北京乃至全国蔬菜人的成就和贡献。漫步园中,一步一景都能感受到创建者的匠心独具,“科技创造绿色,绿色陪伴心灵”的创建理念彰显得淋漓尽致。
百蔬园建设运营办公室主任王艺中表示,在百蔬园建设过程中,除了要实现许多都市人的一个“田园牧歌”梦,更要让所有人了解到,蔬菜不仅是餐桌上的食物,还能成为居家、办公环境美的一部分。百蔬园内特别设立了阳台和公共空间蔬菜园艺展示区,为游览者提供了装饰范例,让大家发现蔬菜的另一种魅力。
由于蔬菜与艺术的完美融合,在百蔬园内还诞生了一处网红拍照打卡地——储能罐。在百蔬园内,有两个十分醒目的巨型“菜篮”,这本是两个功能型的储能罐。两个储能罐高约11米,主要服务于温室,原本只是毫无生机的灰色外观,为了突出百蔬园的艺术性,与园区景观相映成趣,中央美院的艺术家团队历时3个月设计,十几人纯手绘完成了罐子上的图案。艺术家团队利用罐体的圆柱体特点,将储能罐设计成了两个巨型“菜篮”。远远望去,“菜篮”中抽象地彩绘了很多常见的蔬菜,如白菜、南瓜、青椒、茄子等,运用色块、色面等几何图形来处理,呈现出了一种3D立体菜篮的视觉效果,将蔬菜与艺术完美融合,将自然与园艺完美诠释,连同园区内的数十处最佳拍照点一起,构成了非常亮眼的蔬菜艺术景观。
展示蔬菜千年演化过程 圆都市人“田园牧歌”梦
百蔬园是一场蔬菜园艺的盛会,同时也是一出大型的“蔬菜历史剧”。各种蔬菜观光园让人产生了审美疲劳。为了推陈出新,百蔬园在建设之初,邀请了来自美国、德国、英国的建筑师、园艺师作为顾问,从全球的视角融合中国文化特色,经过二十多次的研讨碰撞,从10个方案到3个方案,确定了百蔬园最终的放射状历史大剧方案。
百蔬园内设有森林与沼泽、荒漠与草原等蔬菜演绎区,通过景观布局,展示蔬菜千年的演化过程。除此之外,蔬菜博物馆从“传播之路”“利用之法”和“创新之道”三个视角,为游客讲述了蔬菜的故事。
其中,“传播之路”介绍了起源于中国的蔬菜品种并集合了全球主要蔬菜的传播历程,例如常见的番茄,最初是由印第安人传到北美洲南部的墨西哥,在土地肥沃、温暖湿润的墨西哥湾,经过自然演变和人工选择后,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变异。以故事形式,吸引游客关注蔬菜历史。
“利用之法”告诉人们如何来吃蔬菜。历史上的蔬食食谱揭秘了古代人是如何吃蔬菜的,“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这首诗圣杜甫的《槐叶冷淘》介绍了中国古时传统的一种凉食——野菜凉面,还有阿卡德人的“红烧芜菁”、法国贵族的“拌芦笋”等。此外,还有24节气蔬菜日历,列举了不同节气适宜人们食用的主要蔬菜,例如立春要吃青笋,惊蛰宜食用荠菜、茴香、西葫芦,芒种适合吃白菜、番茄、扁豆等等,将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精髓融入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幕后剪影
网格化管理搭好百蔬园艺戏台
为确保百蔬园在世园会期间安全、有序、高效运营,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不仅成立了百蔬园工作专班,还建立了百蔬园网格化管理机制。
据了解,和以往农业嘉年华或菜博会规模、展出方式均不同,百蔬园在北京世园会的展览主要是室外展,展示面积达到31500平方米,相当于4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温室面积达到4500平方米。“大范围的展示区域需要在管理上创新机制。”王艺中介绍,“为此,我们将百蔬园分区域,划分为八个网格,并成立了八个网格化管理小组,分区域管理整个百蔬园。”
占地36000平方米的百蔬园被划分为乐享家园中心、田园家庭+正门区域、森林与沼泽、荒漠与草原、蔬艺生活区、百蔬科技区、蔬菜博物馆、互动体验区,每个区域设立了一名网格组长和网格员,负责监管该区域的运行管理情况。
王全红是乐享家园中心区域的小组长,从世园会开幕后,他与组员李琳就扎根在了百蔬园:巡视蔬菜展示效果、搜集游客游览反馈、发现园内出现的紧急情况……像王全红、李琳这样的网格管理者需要督导和监管的内容涉及到安全情况、植物展品及园艺设备、体验活动、运行保障、应急处理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就像是百蔬园内大小事的“管家”,事无巨细,都要了解。也正是因为这些网格管理者的努力,百蔬园内实现了至今为止安全生产零事故。
在网格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北京市农业农村局还建立了“三会”机制、值班机制等多项工作机制,每天在百蔬园现场召开碰头会,及时总结当天发现的问题,保障百蔬园隔日的顺利运营。
跨季“换装”导演百蔬“时令”好戏
2019北京世园会期间经历了春夏秋三个季节,加上室外展示区域较大,这就意味着各种特色蔬菜都要适应延庆“过山车”般的冷凉气候,适应不同的气候为蔬菜换茬就成为百蔬园的“必备项目”。
前期,北京市农业农村局进行了多次筛选和耐低温抗性测试实验。按照时间节点,从400多个蔬菜品种中筛选出适合春、夏、秋不同季节展示的蔬菜品种。对于来自气候的技术难点,百蔬园提出展示蔬菜要主打“时令”牌的应对策略,从种植上体现生态理念,从技术上,落实优质农产品是“管出来”的理念。
在百蔬园室外展区里,从春到秋,你总能看到应季的蔬菜。春季的羽衣甘蓝等在不知不觉中就变成了夏季的茄果类蔬菜。王艺中表示,为了不影响游客第二天的观赏体验,所有的蔬菜换茬都是在夜间分批次完成。
百蔬园能在一夜之间换装的秘密就在于一支在深夜里出动的“换装队伍”,他们是百蔬园“常绿常美”的幕后守卫者。“在整个展期内,有一个50余人的团队,来负责整个百蔬园的品种更换工作。”张宏元就是百蔬园“换装队伍”的负责人。
晚上九点世园会园区闭园,游客纷纷离开,整个园区开始沉寂下来,百蔬园内却渐渐热闹起来。张宏元带着自己的团队在百蔬园内忙碌起来,他们把发黄、发蔫的蔬菜替换掉,将需要换新的地块栽种上新品种。第二天,百蔬园又呈现出一片新的艺术景象。
“团队每天晚上九点半之后都会进行更换工作,除了按照展示要求,定期更换新品种,还要随时替换死掉或者生命力不强的蔬菜。”张宏元说。受夏日高温的影响,室外展区蔬菜一周就要换茬三到四次;水培区域十天左右就要换一次苗;蔬菜墙要随时保持鲜活茂盛,每日查漏补缺。这些全都是张宏元团队需要做的工作,更换的同时,还要配合观赏需求,注重艺术美感。
白天,根据百蔬园巡逻小组的反馈,张宏元统计需要更换的区域和面积,并计算出需要的品种和苗量。每天晚上九点闭园之后,新的蔬菜苗就从三个育苗基地拉进了百蔬园,九点半开始,“换装队伍”就开始忙碌了。他们根据不同区域的种植规划,移栽相应的种苗。“基本上每天都要忙到凌晨两三点左右,遇上更换量大的时候,会忙到第二天上午开园之前。”张宏元说。
7月中旬,受夏日高温的影响,有一天晚上需要更换27000棵种苗。那天晚上,整个团队忙到了第二天凌晨六点半,赶在开园前,还游客一个“最美”百蔬园。“这样大规模的换苗在夏季时常发生,团队也都习惯了后半夜工作。”张宏元说。
日常督导确保百蔬园艺最佳观赏体验
“9月8日,入口处部分红梗甜菜叶子有虫害、温室前部分豆角下部叶子有黄叶。”田园家庭+正门区域的网格管理员认真记录下自己发现的问题,并在当天将问题报送给了建设运营办公室,建设运营办公室随即责令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很快问题就解决了。
这就是百蔬园内部的问题挂账制度。“内部督导发现的问题,游客提出的问题,我们能现场解决的就立即整改,现场暂时解决不了的会进行挂账处理,责令相关部门一周内必须整改。”王艺中说,“问题挂账是为了保障百蔬园的安全运营,更是为了让游客有更好地观赏体验。”
为了能及时发现百蔬园内的问题,在百蔬园内有多个发现问题的“督导小组”。首先,网格小组要及时发现网格内部问题,第一时间整改并汇总问题信息上报。此外,还设立了生产督导组、养护督导组、运输督导组,分别监督不同环节的问题。督导组除了监督问题,还将给出合理的处理方式和建议,协助运营管理者尽快解决问题。
“为了百蔬园安全,我们还实行了两检查两报告制度。”王艺中说,“还实行了处级领导值班制度,每天一名处级领导带班,驻扎百蔬园内,确保百蔬园的安全生产,节假日无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