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猪肉、鞋子抵债后,中国资本市场再添一个果汁抵债的案例。
债务高企的汇源,因一笔400万元的借款逾期未还,选择使用实物汇源果汁抵债。其借款平台与当下火爆的“先锋系”有关,故受到极大关注。
事实上,上述债务对于汇源集团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中国经营报》记者查阅公开数据,汇源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汇源果汁在2017年已经负债超百亿。另据启信宝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在2018年之后,汇源集团20余亿元资产被冻结,北京汇源多次被列入老赖名单。
值得注意的是,已经停牌多日的汇源果汁(01886.HK),若未能在2020年1月31日完成港交所列出的复牌条件,其将面临退市风险。
《中国经营报》记者致电多位汇源集团相关负责人,电话未获接通,采访短信也未获得回复。
果汁抵债背后的债务危机
汇源选择果汁抵债背后,是其不容乐观的债务状况。
一笔400万元的借款,将汇源与当下备受关注的“先锋系”捆绑在一起。
随着“先锋系”实控人张振新的突然离世,“先锋系”身处兑付漩涡。旗下P2P平台工场微金此前发布的借款企业以物抵债的公告也进入公众视野。汇源集团旗下的四家企业因欠款400万元逾期未还,选择以汇源果汁抵债。
这也是继雏鹰农牧选择猪肉还债、富贵鸟以鞋抵债之后,资本市场又添实物还债的案例。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汇源与“先锋系”早有合作。据天眼查显示,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是“先锋系”旗下互联网小贷公司中新(黑龙江)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汇源创始人朱新礼是先锋系旗下网信理财A轮融资的投资者;而网信是四季本源农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后者是汇源旗下品牌果时汇的运营主体。
另有媒体报道,汇源此前从先锋旗下的网信等P2P平台借款规模或高达20亿元左右。从今年五六月份开始,部分借款已经出现逾期。但汇源的回应是尚待核实。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网信官微在8月28日公布的《逾期企业及相关各方名单》中看到,汇源旗下的汇源生态产业钟祥发展有限公司、伊春汇源国际会展有限公司、本溪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北京汇源康民有机农业有限公司、北京万盟汇达商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本息逾期金额为1.46亿元。
同上述企业类似,汇源选择果汁抵债背后,亦是其不容乐观的债务状况。《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汇源果汁已经连续多年通过出售资产获得收益。根据历年财报显示,从2012年出售合营企业获得超9000万元款项后,汇源果汁便开始了兜售行动。2013年出售成都与上海的两个工厂,获得6.5亿元收入;2014年出售黄冈公司,获得1.51亿元;2015年出售下属9家子公司,作价18.12亿元;2016年出售5家附属公司,获得1.54亿元。
只是,频频“瘦身”的汇源果汁仍然大举借债,在2017年负债达114亿元,其中银行借款接近70亿元。直至今日,汇源果汁2017年、2018年财报仍未公布。
根据港交所给出的期限,汇源果汁需要在2020年1月31日完成港交所列出的复牌条件,港交所将会展开取消公司上市地位的程序,其中一条为“对相关贷款进行法证调查,并公布调查结果,采取合适的补救行动”。
长期停牌的汇源果汁,其信用等级也遭遇危机。2018年6月12日,债券评级机构穆迪公司将汇源果汁的信用评级下调三档至Caa1,主要是担心港交所提出的复牌条件将延长其股票停牌时间并导致资金链吃紧。
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曾撰文表示,汇源果汁在2017年负债率为51.8%,在快消行业内横向比较并不算太高。而整体负债超百亿的原因是汇源目前处于布局期,从产业端及全产业链来看,这是一种重资产的运营模式,也的确会加重企业的资金负担。
博盖咨询总经理高剑锋则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结合该公司的营收体量,超百亿的负债规模对于汇源果汁来说还是很大的。并且,从产品品类来说,汇源果汁主打的浓缩果汁所处的整个品类增长缓慢,其业务增长潜力也是有限的。
农业梦的追逐和失落
汇源果汁以及朱新礼一直都在布局大农业。
经常自称农民的朱新礼,一直都有一个大农业的梦想。在卖身可口可乐未果之后多年,朱新礼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到,出售汇源果汁饮料灌装业务的目的是把筹集的179.2亿港元投入到更上游的现代农业。
事实上,汇源果汁以及朱新礼也一直都在布局大农业。通过启信宝可知,汇源在大农业产业链条上的业务涉及饲料、生物大数据、粮食、干鲜果品种植以及延伸领域的旅游和养老产业。
根据《中国经营报》此前报道,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几乎是百分百控股了北京九龙沟农业种植有限公司、重庆三峡果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汇源集团重庆柑桔产业化开发有限公司、北京汇源集团钟祥有限公司、北京汇源集团九江有限公司、北京汇源集团桂林生态果业有限公司。根据汇源官网显示,目前汇源农业在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规划建设了19个农业产业化园区。
“朱新礼很早就看到了下游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并着手在上游布局。但农业上游属于重资产投入,对于资金的要求比较高。当下汇源的整体财务状况可能不足以支撑。”高剑锋说。
事实上,朱新礼一手打造的汇源果汁在其行业内一直遥遥领先。1992年成立的汇源,在创始人朱新礼的带领下,很快奠定中国果汁市场的领导地位,并于2007年登陆港交所。
只是,上市不久后的一次收购,让汇源果汁的发展走向另一个方向。2008年9月,可口可乐向汇源果汁提出以12.2港元/股,总价约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所有股份,只是并未成行。而为了配合此次收购,汇源果汁做了许多调整,将精力放在上游,裁撤销售团队,根据年报数据,汇源果汁销售人员从2007年的3926人减少到2008年的1160人。
公开资料显示,在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悬而未决之际,汇源就在上游加速布局,在湖北、安徽、山东等多个地区建设了水果生产加工基地,仅2个月时间就投进了20亿元。接下来,随着大农业梦越做越大,耗资也从几十亿元累积到了数百亿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汇源果汁多年财报,汇源果汁在2008年拥有1160个销售人员,到了2009年激增至13036人,而2010年又减少至5843人。此后多年,汇源果汁销售队伍总数波动明显。
这对汇源的影响是巨大的。卖身失败后的汇源果汁,发展摇摆比较明显。这从该公司的销售队伍上可窥一二。根据下游经销人员的说法,目前,汇源在基层市场的渠道已经出现了很大程度的萎缩,呈现出节节败退的局面。
业内普遍认为,上述收购事件是汇源果汁发展的分水岭。不可否认的是,汇源此后动作颇多,只是效果难言理想。仅从业绩来看,汇源果汁营收虽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但净利润波动较为明显。若刨去政府补助以及出售资产所得收入,汇源果汁多年出现亏损。
“汇源在厂房、设备以及上游果园的投入很大,并且,下游需要大量的营销费用做支撑,它的资金情况这些年一直都比较紧张。”莱维特品牌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陈玮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在今年4月,汇源拟与天地壹号的合作,意味着朱新礼试图将汇源下游的经营让与天地壹号。根据公告显示,汇源的附属公司将与天地壹号成立合资公司,后者以36亿元的真金白银注入到合资公司中,汇源果汁则是以包括商标在内的等价资产注入。
此举也被业内解读为汇源果汁将品牌转让于天地壹号,自己退守上游产业,并通过这笔资金,以求度过债务危机。遗憾的是,这一收购也未成行。
对于此次合作破裂,双方均未透露更多原因。面对媒体的质疑,汇源果汁方面称,公司不存在“百亿负债”“陷入绝境”的情况。但承认了存在一定债务,并表示“汇源果汁属于企业适度负债融资阶段,具备较强的清偿能力”。
“汇源现在是下游做得并不理想,而上游开拓需要资金支撑。在其目前的资金状况下,这都成了它发展的包袱。”高剑锋表示。
债务高企的汇源,因一笔400万元的借款逾期未还,选择使用实物汇源果汁抵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