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面孔”出现在“希望的田野”上 ——上海市政协首次举办“外籍人士走近政协界别委员”活动
百亩良田、阵阵稻香、水上森林、栈桥人家……
10月10日,上海市政协举办2019年“外籍人士走近政协界别委员活动”。30多位驻沪领馆官员、白玉兰奖获得者代表、各国友城驻沪代表等外籍人士赴青浦区现代农业园区参观。
实地走访生态农业发展的重点项目,了解乡村振兴实践中的上海样本,让这群“洋面孔”们领略了“国际大都市范儿”的上海另一面!
“这里真的是上海?”
“是的,这里就是上海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的莲湖村。”
“洋面孔”们忍不住赞叹:“Beautiful!”
“我们在连续三年举办‘外籍人士走进地区政协’活动后,今年首次将‘界别’作为走近对象。”上海市政协办公厅副巡视员王军玮说,在选定了首个展现在外籍人士眼前的是“农业界别”之后,“金秋十月”就成了最好的时间选择!
丰收时节,外籍人士与政协委员们走在“希望的田野”上,了解独特的“鳖稻共生”“蛙稻共生”等种养结合技术,感受渗透进农业生产整个过程的“生态、绿色、环保”理念。
丰收的喜悦,也在白墙黛瓦里。大家走进村舍,村民热情邀请外籍人士品尝自制的地方特色南瓜饼和烤番薯,在充满乡土气息的美食面前,“洋泾浜”的英语和“蹩脚”的中文倒也沟通得不亦乐乎。
阿联酋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拉希德·玛塔尔·卡姆兹表示:“我到上海快2年了,还是第一次看到上海的‘这一面’。我赞赏这里的优美环境,也相信上海今后发展会越来越好。”
土耳其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安铜则感谢市政协带他来到“如此漂亮”的地方:“生态发展和环保发展非常重要,希望上海能与我们分享经验。”
长期在农业系统工作的市政协常委、农业农村委副主任李建颖和外籍人士们分享了一段并不久远的往事:“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上海要不要继续保有农业曾经引起社会热议:有人认为上海这样金贵的土地应该‘种房子’,而不应种水稻。”李建颖说,如果失去农业产业,不仅会影响上海农村农业人口的生活质量,而且还会影响上海这座特大型城市的应急供应。为此,市政协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最终将凝聚着委员智慧和热忱的建议,通过政协渠道报送给市委、市政府,并得到呼应,“上海农业将长期存在”理念得以确立。
“现在,上海农业的体量虽然小了,但质量更高了。”李建颖说:“农业生产基地不仅为上海这座国际化大城市持续提供鲜活的农副产品,而且还为上海35万农村农业从业人员稳定的收入来源奠定了基础。”
“选择搞绿色农业而不是‘种房子’,这是巨大的挑战。祝贺你们取得绿色发展的共识!”巴西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乐思哲表示,李建颖讲述的故事很有趣,希望进一步了解政协委员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