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农业大市四平如何治理“农村人居环境”
来源: | 作者:吉林日报
  原标题:看农业大市四平如何治理“农村人居环境”
  倾力整治黑臭水体,使四平众多河流澄澈见底。刘艳 摄
  四平是农业大市。大有大的好处,也有大的难处,其中乡村环境就是一大难点。曾几何时,垃圾多,黑臭水体多,脏乱厕所多,脏差庭院多——怎一个多字了得!
  但如今您若再去四平乡村,就会发现,农业大市的环境难点,正成为政府工作的亮点:垃圾“规矩”了,污水“变质”了,厕所开始“规范”了,庭院也逐渐“现代”了。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聚焦】垃圾治理——
  从“战役式集中清理”到“全覆盖式日常保洁”
  四平农村人口多,年产生活垃圾近30万吨,且点多、线长、面广。农村环境“脏乱差”的主要症结,在于垃圾治理不到位;而垃圾治理的关键,就是两句话:“怎么收”“怎么处理”。
  四平的做法是:城乡环卫一体化、社会化购买服务——像城市一样,实现全覆盖式日常保洁。全市755个行政村,建立34个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站,配备102069个垃圾箱(池)、1838辆垃圾收集转运车,同时配有4845名保洁人员。累计投入资金11388万元。目前,已基本形成“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
  从去年开始,双辽农村每家每户门前多了一个装置:垃圾分类箱。一蓝一绿两个塑料桶各司其职,蓝桶专“吃”不可回收垃圾;绿桶专“吃”可回收垃圾。等垃圾装满了,日暮时分便被垃圾车集中收走。
  有别于城市,农村的畜禽粪污处理是一大难题。四平的办法就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梨树县、伊通县、双辽市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推进速度很快;铁东区和铁西区已基本形成畜禽粪污收储运体系。目前,全市计划建设的17个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1397个散养户畜禽粪污村屯收集点,已全部开工。
  如何实现垃圾清仓见底、常态保洁?全市上下按照“五清一绿两改”村庄清洁行动的总体部署,开展了以清除“存量”垃圾为主的奠基之战。四平市农村全员参战,755个行政村、12.75万人投工投劳,6535名村组干部分片包保。这一场战役成果显赫:共清理生活垃圾5万余吨,清理沟塘3212.37公里,清理村内淤泥3164吨,清理庭院17.34万个,清理公共场所1956处,迁移柴草垛13809个(落实统一堆放柴草场地1505处),清理残垣断壁2245处,拆除废弃畜禽圈舍1297处,拆除废弃房屋961处。
  被清理的垃圾去了哪里?四平给它们准备了最好的“前途”:焚烧发电。四平中科能源环保有限公司,每天“消化”800吨垃圾。截至10月10日,公司2019年垃圾焚烧发电量已达到7088万千瓦时,向国家电网输电5514万千瓦时。
  【聚焦】河污整治——
  从“河(湖)长制”到“三源同治”
  “快看,河里有成群结队的小鱼呢!”记者循声望去,只见数米宽清澈见底的小河里,很多小鱼正在游弋,很是热闹。
  这一幕发生在今年盛夏的四平市铁东区石岭镇龙吟河边。若在多年前,有水就有鱼,这是个再寻常不过的场景。但在河道遭受垃圾粪便污染后,“鱼水交融”就非同一般了。
  四平市河长办公室负责人陈晖感叹:“太难得了,水清了,鱼儿都来了!要知道,今年4月份我来龙吟河赵家沟段检查时,这里的河道两侧还有生活垃圾,桥边全是畜禽粪便,走到这儿都得捂着鼻子。没想到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这里就换了模样。”
  转变得益于四平对黑臭水体的倾力整治。
  大力推行河(湖)长制。四平在2017年印发了《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工作方案》,设立河长839名;2018年,四平又印发了《关于完善湖长制的实施意见》,设立湖长17名。从此,市、县、乡、村4级河(湖)长体系建立起来,每条河流、每个湖泊都有了自己的“专职管家”。
  与此同时,建立了市、县、乡三级河道警长制工作体系,制定出台了《四平市公安机关河道警长制工作方案》,设立各级河道警长123人。其中,市级河道警长9人、县级河道警长43人、乡级河道警长71人。四平市各县(市)、乡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河长后,站到了河流防治的最前沿,责任十分明确,推责无弹性、履责有刚性、追责无人替,实现了河湖由“没人管向有人管、由多头管向一头管、由管不住向管得好”的巨大转变。
  据统计,2018年至2019年9月,四平各级河长累计巡河27万余次。其中,市级河长巡河117次,共督查督办69次,为基层单位解决问题153个。
  治河治污,治污寻源。四平聚焦点源、面源、内源等主要“病源”,以“三源同治”为抓手,推动水污染防治步入科学化、常态化轨道。特别在内源治理上,四平持续推进清河行动。2018年至2019年上半年,共清理河道垃圾21.87万立方米;开展黑臭水体整治,清理河道6.4公里,清淤总量10.2万立方米,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80%。
  除此之外,四平市还着力推进重点流域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将11个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纳入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年行动中。目前,已建成铁东区叶赫镇、石岭镇、梨树县郭家店镇3个污水处理站,茂林镇等8个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施工率均达95%以上,即将启动运行。四平各地又因地制宜建设了13个污水处理站,为解决全市农村污水治理夯实了基础。
  树是“生态”的使者。按照“边整治边提升”的思路,四平市在治污的同时,着力开展河边绿化,累计完成绿化28907亩,超额完成20%,村屯河边植树21万余株。
  【聚焦】厕所革命——
  从室内水冲到“水旱结合”
  “一个土坑两块板,三尺土墙围四边”。蝇蛆成群,蚊虫飞舞;冬天一跐一滑,夏季臭气冲天。这曾经是绝大多数农村厕所的真实写照。
  小厕所、大民生。厕所改造,一头连着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一头连着乡村生态文明。解决好厕所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标志性意义。
  四平市将厕所改造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2018年,全市重点推进水源地保护区的农村厕所改造,共有12530户完成改厕任务。今年,四平提出农村户用厕所改造任务为23910户。他们按照省改厕技术标准,广纳民意,按照“宜水则水,宜旱则旱”的原则,最终确定了堆肥式非水冲、微生物降解式、智能无害化旱厕等改厕模式。
  截至目前,全市32个乡(镇、街道)93个村的厕所整村推进工程正在加快进行中。
  用心还须用情。四平在厕所改造中,绝不搞“一刀切”,也防止顾此失彼。他们以“不污染百姓用水”为前提,根据每个村的地形地貌、自然情况等特点,设计出不同类型的化粪池。铁东区哈福村卧龙泉屯地处半山腰,住户相对集中,在施工过程中,他们就统一建设了一个大化粪池,既降低了成本,又保证了住户用水质量。
  对于建旱厕,一开始不少村民也有担心:“政府给免费盖茅厕,是好事儿呀,但可别是‘花架子’啊,得抗风、抗冻啊!”
  对此,政府的回应是:一定让村民看得上、用得住。
  双辽市今年的厕改任务是11000户,占四平全市厕改任务的“半壁江山”,无疑承担了众多的期待和关注。
  在一次审核厕所设计方案的现场,双辽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张金柱仔细看了制造商的方案后,提出一连串的疑问和要求:“厕屋的材质耐寒耐晒吗?能不能保质10年?粪坑罐体材质能既防渗又抗压、承受厕屋的重量吗?”
  没做好准备的制造商有点懵,回应“啊呀,张局!”
  “罐体在下到地下两米以下的深度时,你们能保证既防冻又便于清淘吗?便盆的设计既不能外溅,冬季又不能‘挂蜡’啊!门的合页、拉手等易损件你们一定要保证质量,经久耐用。”
  这次,制造商心里打鼓,又回应一句“啊呀,张局!”
  张金柱第三次叮嘱:“双辽土质沙性、易塌方,大风频繁。针对这个实际情况,如果采用你们的方案,安装必须严格,粪坑罐体下埋前要夯实夯平,回填要无缝,避免遇雨歪斜下沉。厕屋安装的四角地下对应部位,要下预埋件,水泥灌注,增强牢固性,必须耐得住大风。”
  这次,制造商目瞪口呆,再次回应“啊呀,张局!”
  张金柱的“严苛”很快就在各开发商、制造商间传开了,那句“啊呀,张局”也成为农业农村局的“热句”。人们都明白,“严苛”是冲着“看得上、用得住”去的,千万不能以为农村的事儿就好糊弄,千万不能认为厕所的活儿就能糊弄!
  “高标准、严要求”,正是四平倾力推进“厕所革命”的“风向标”和“总抓手”。
  在今年的厕所改造中,四平市采取“先立模型再推广”的思路,市、县、乡三级领导多次赴外地考察农村户用厕所改造模式和产品,根据产品的实用性和可靠性选取模型。
  四平市把“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工作来推进,积极争取专项资金。中央和省里为四平地区下拨厕所改造专项资金3009万元,市、县(市)区累计配套资金5300万元专项用于农村厕所改造,约70000人将直接受益。
  【聚焦】机制保障——
  从建章建制到“常态长效”
  毋庸讳言,以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曾经出现过“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走出这个怪圈,实现“长治久净”不反弹,必须有制度作保障。为此,四平市积极探索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
  激励约束机制。开展“美丽庭院”“干净人家”评选活动,在家门口树立榜样,在农民中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带动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的转变。目前,已累计评选出美丽庭院30522个、干净人家87108户。梨树县编制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0条公约”,约束不良生活习惯;双辽市设立了213个“红黑榜”,以考核的“指挥棒”,调动各村屯维护人居环境的积极性。
  监督考核倒逼机制。四平采取市县两级专项督查、联合检查、明察暗访等方式,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督导检查46次,印发简报和通报21次;督查行政村654个,督查覆盖率达87%;督查发现问题619个,推动问题整改率达100%,实现了“环境整治到哪里,督导考核至哪里”。
  典型带动机制。一方面,形成县区典型带动。自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村庄清洁行动夏秋战役现场推进会议以来,四平市分别在双辽市、铁西区和梨树县召开三次现场推进会议,通过现场观摩找差距,围绕差距找借鉴,落实借鉴促提升。另一方面,形成村级典型带动。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深入推进,各地积极主动参与,形成了铁西区团山子村、双辽市宝山村、梨树县北老壕村、铁东区哈福村、伊通县保南村等一大批先进村级典型,对其他村产生了极大的感召力。
  四平市铁西区团山子村就是一个典型。近年来,村里的环境卫生不仅是四平农村的“佼佼者”,该村在其他方面的表现更是出类拔萃。修建水泥路17公里,实现了水泥路屯屯通;发动党员群众义务植树500亩,路边植树7000株,栽花5公里,实现了村屯绿化全覆盖;建设了三个休闲文化广场,建成一个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的文化大院;村里设有党群服务中心、纠纷调解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和养老大院等。团山子村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五到农家”巾帼示范村、市级人居环境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