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金湖建县60年:乡村振兴有“样板” 三农富强有“蓝图”
媒体发布会由金湖县委书记张志勇作主题介绍,金湖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广峰主持。
近日,淮安市金湖县迎来建县60周年。该县将集中展示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方面打造的“金湖样板”。在17日下午的媒体发布会上,金湖县委书记张志勇告诉记者,在已经取得的乡村振兴工作成果上,金湖县到2022年,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将基本健全;2035年,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2050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将得到全面实现。
张志勇介绍,近年来,金湖县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相关会议要求,解放思想、创新实干,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乡村振兴“五大突破”任务,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深入人心,乡村振兴工作成果有目共睹。一是农房改善加速推进。将农房改善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牵引性工程,大力实施农房改善“5320”工程,开工建设集中居住点12个,自愿搬迁农户达15453户,相关经验多次在省市会议交流。二是现代农业加快构建。大力发展优质稻米、特色水产、规模畜禽、休闲农业和农村电子商务“4+1”特色产业,藕虾、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达8万亩,亩均增收超2000元,新竣工3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23个、数量全市最多,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稳居全省第二方阵前列。三是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低收入人口脱贫率达80%,8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转化7个,村平集体经济收入达68.46万元,实行特困家庭托底救助提标扩面,救助特困家庭225户、户均救助金额达1.5万元。四是农村改革纵深推进。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开展承包土地互换并地试点,整合土地1914亩;探索实行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发放贷款3.58亿元;试点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退出宅基地993户、1339亩;完成农村产权交易13.52亿元,入选新一轮全省农村改革试验区。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金湖县按照“时间表”,到明年底,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将全面建立,相关政策体系、制度体系、标准体系和考核体系将初步形成。到2022年,金湖县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各镇街各部门合力推进乡村振兴的格局将全面形成。到2035年,金湖县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乡村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形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记者了解到,在乡村振兴的“路线图”中,金湖已初步构建“1-5-45”的城乡空间体系。“1”即金湖县中心城区(含戴楼街道和金北街道)。“5”即5个小城镇节点,将银涂镇打造成为县域副中心,将吕良镇打造成为金湖县北部“宜居、宜业、宜游”的服务型特色镇,将前锋镇打造成为金湖北部新区、白马湖旅游度假区配套服务基地,将塔集镇打造成为荷花荡慢生活旅游集聚区核心区,将金南镇打造成为县城南部以养老和旅游服务为主导的生态卫星城镇。“45”即在全县设置45个农民群众居住空间,按照高品位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打造成为宜居宜业的乡村生活服务节点。
近年来,金湖县获批全国投资潜力、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三个百强县”,为乡村振兴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先后举办荷花节农业专场、杭州农业招商推介等活动,新招引农业项目36个、总投资43亿元;大力发展“4+1”现代农业,新建省绿色优质稻米基地8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2%,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69.3%;“鲜美金湖”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对外发布,新申报中国地理标志商标5件,金湖莲子入选淮安首批“淮味千年”品牌农产品名录。在人才振兴方面,金湖县着力为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强对“土专家”“田秀才”等人群的培养使用,造就一批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优秀农村人才队伍,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3万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