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观吉林秋收:农民向科技要“力量”和产量
眼下,正值秋收忙季。吉林省榆树市刘家镇的一些农户却显得“悠闲自在”。原来,依托机械化作业,当地的生产效率在近些年来得到了显著提升。
地处吉林省中北部的榆树市,是素有“天下第一粮仓”美誉的县级市。该市总人口123.6万,其中农业人口101.2万;现有耕地587万亩,占辖区面积的83%,是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
当地的粮食产量常年保持在35亿公斤阶段水平,占全国的1/170、吉林省的1/10,连续多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冠军。
榆树市刘家镇村民王永生今年家里种了3垧地的玉米。他向记者介绍,以往的秋收三个人要干一个月,现在机械化收割只需一天就完成了。“缩短了收割时间,节省下来的时间还能出去务工增加收入。”
记者在当地采访发现,通过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农机装备,榆树市实现了耕作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促进农民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这一延续数千年的生产方式,让农民从田地上解脱出来。
据榆树市官方数据,当地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的契机,落实普惠制敞开式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截至2018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210万千瓦,各类拖拉机保有量达到52695台,580多万亩耕地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4.4%。农机作业涵盖了春种、夏管、秋收、冬储等关键生产环节。
科技的进步给秋收的农民带来了“力量”,减轻了劳动强度。与此同时,科技也在助力当地农业生产连年实现高产稳产。
2019年对于徐禹庆来说又是一个丰收年。徐禹庆是榆树市保寿镇民悦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副理事长。他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种植218公顷水稻,预计平均每公顷产量可以达到19000斤左右。
记者了解到,该合作社加大了高标准农田升级改造力度,今年的50公顷高标准水田实现了滴灌、机械、信息等方面的升级改造,灌溉管网、气候土壤自动监测、自动化除虫设备一应俱全。
数据显示,目前榆树市各类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已达1.04万亩,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抗灾减灾能力、提高了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推动了农业耕作方式变革。
此外,榆树市还建立了1951亩农业科技示范园,设立9个试验示范功能区,开展选育品种、品种展示、品种对比试验、肥料试验、农药试验、种植结构调整等方面的试验示范,通过品种与技术、农机与农艺、工程措施与智慧农业相结合,开展玉米、水稻高产模式攻关,成为农业科技创新孵化基地。
“没有先进的科技势必阻碍发展。未来合作社还将掌握更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保证创效增收。”榆树市天雨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总经理王甫对记者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