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稻鸭共育铺就生态致富路
金秋十月是丰收的季节,走进颍上县王岗镇淮罗村二罗台庄台的静辉家庭农场,秋风把稻谷吹成一片金黄,饱满的谷穗压弯了稻杆,放眼望去、遍野铺金,空气中也弥漫着淡淡的稻香。
丘丘稻田边理出的条条水沟,一群群褐色杂花的水鸭正“嘎嘎嘎”的快活欢叫着,有的在水中嬉戏,有的在田间穿梭,见有人来,它们快活地挤作一团,扑闪着翅膀。别看这些鸭子玩得不亦乐乎,其实它们是在“工作”呢!
由于地处行蓄洪区,原来庄台上的群众在唐垛湖区低洼地上统种植一麦一豆易受水灾连年欠收,很多群众都外出务工,造成了庄台周边大量土地的闲置。在外经营铝合金门窗生意的淮罗村村民罗亨银看到了家乡庄台建设的新变化,便主动回乡流转土地,成立了颍上县王岗镇静辉家庭农场有限公司,改变过去传统的一麦一豆种植模式,大力适应性农业一麦稻和一麦加稻鸭萍共育生态农业,充分延长产业链条,着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丰收。
“吃草、除虫、施肥……这些鸭子在稻田里可不闲着。”静辉家庭农场负责人罗亨银告诉笔者,现在农场流转了800亩土地搞水稻小麦绿色种植,其中稻鸭萍共育基地400亩。我们产的稻鸭米是生态绿色大米,销路特别好,而稻田里鸭子也是绿色生态鸭,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现在进入产蛋期,差不多一天一个鸭蛋,鸭贩们都抢着要。
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稻鸭共育”模式让生态稻米卖出好价钱,其充分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而鸭粪排入稻田中,又被水稻吸收利用,成为对水稻生长极好的有机肥;稻田则为鸭提供劳作、生活、休息的场所以及丰富的食物,达到了互利共生、高产、高效、无污染的理想种植模式。丰收在望的金灿灿的稻田里,鸭子在水中追逐、嬉戏、捕食……
望着这将丰收的景象,淮罗村的贫困群众罗瑞也不由得露出了笑容。由于身体残疾,罗瑞原来的生活比较困顿。经村里介绍,罗瑞到静辉家庭农场务工,一天百十块钱,活不重离家也比较近。说起下一步打算,罗瑞说,这两年在农场干活,自己也初步掌握了稻鸭共育技术,下一步自己准备流转土地也搞稻鸭共育,相信有党的扶贫好政策,日子一定越过越好。
“稻鸭共养模式确实好,不仅水稻不用打农药,鸭子的饲料问题也解决了。”淮罗村村委会主任罗会朋给笔者算了一笔账,鸭子一进田就开始 “工作”,与水稻“全天候”同生共长,一亩稻田可以养15到20只鸭子,鸭子长成后一只可以卖到100多块钱,一亩地光鸭子就可以卖到2000多元;而且鸭子进入产蛋期,差不多一天一个蛋,鸭蛋单卖都能卖到2块钱一个,这又是一笔收入。一亩地能产生态水稻1000来斤,可以卖到2000多元,也就说每亩地产值在四五千元,效益好得很,实现了种植养殖双丰收。
静辉家庭农场稻鸭共育基地只是颍上县大力发展“水稻+”种养结合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颍上县立足自身水资源丰富的优势,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改革,不断探索创建生态、循环、优质、高效、可持续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现了农业产业的绿色化、高效化和规模化。
截至目前,全县现已发展稻鸭、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0.2万亩,茭白、芡实与龙虾等鱼菜共生模式2万多亩,全县81个园区、85家龙头企业、436家合作社、267个家庭农场通过带资入股、土地入股、劳动就业、订单带动等多种方式,带动了贫困户22546户57632人实现了稳定增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