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市前三季度农业生产形势分析
前三季度,伊春市农业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林区特色农业,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市农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实现增加值41631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1.3%。
一、农业生产主要情况
1、农业经济增速放缓。从农业增加值增速看,前三季度比上半年回落1.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4.7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一是农业经济新增长点不多,项目拉动力减弱。食用菌种植项目、伊润集团水貂养殖项目、宝宇森林猪养殖项目等较大的项目经过近年来的发展逐步趋于稳定,拉动力减弱;金新农生猪养殖项目今年初引进了大量种猪,目前主要是繁育阶段,出栏较少。二是区域性下降影响较大。友好区和大箐山县受气候、灾害、疫情、环保限制和利润空间缩小等因素影响,农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5%和10.7%,下拉全市农业增加值1.6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三是灾害天气频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防灾能力差,对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
2、食用菌设施发展较快,棚室蔬菜瓜果生产不容乐观。黑木耳立体化栽培棚室数量继续快速增长,据农业部门农情统计,今年新增1000亩食用菌棚室,达到了3000亩以上,同比增长约53.6%,预计年末建成7000栋黑木耳棚室。棚室蔬菜有所下降:一是因为今年全市倒春寒,温度下降速度快,幅度大,春播期气温略低,低温持续时间长,且部分地区蔬菜棚室补贴取消,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棚室空置较多。二是受地理位置气候影响,棚室蔬菜瓜果成本较高而且时令性不强,没有市场优势。据了解,部分当地蔬菜瓜果成本高于外进蔬菜,同等价格收益较低;三是7、8月份部分地区出现内涝,阴雨天较多,作物长势不佳,产量不高。前三季度全市种植业增加值162296万元,增长1.7%,增幅比上年回落5.2个百分点。
3、林业生产小幅增长。部分区县林业育苗、造林、中幼林抚育面积减少,加之今年阴雨天较多,部分林产品收获量受到一定影响,前三季度林业实现增加值136398万元,增长0.3%,增幅同比回落5.5个百分点。
4、畜牧业生产逐步回暖。年初,生猪生产受疫情影响,生猪价格仅为8.7元/公斤,猪粮比价为5.12:1,养殖亏损较重。随着疫情趋于平稳,加之全国生猪产能大幅降低,从3月第1周生猪价格开始回升,至4月第1周14.8元/公斤后开始震荡走势,6月中下旬受大部分地区生猪价格涨幅较大影响,涨速加快,到8月第4周全市生猪平均价格已达到24元/公斤,同比增长93.5%。综合前三季度生猪价格,全市平均生猪价格为15元/公斤,平均猪粮比价为8.82:1,出栏一头110公斤商品猪可以盈利528~580元。在猪价上涨的带动下,牛、羊、禽蛋价格也有所上升,畜牧业生产有所回暖。全市牧业实现增加值111982万元,增长1.6%,比上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5、渔业和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平稳发展。全市渔业以增效、渔民增收为目标,积极调整和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渔业,渔业稳步发展。今年前三季度渔业实现增加值2007万元,增长0.7%。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实现增加值3633万元,增长3.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仍显薄弱。近年来,尽管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农业基础设施仍很薄弱,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观,防灾减灾能力不强。
2、养殖效益不够稳定,养殖业风险仍然较大。疫病风险和价格风险是养殖户面临的两个主要风险。疫病风险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易给养殖户造成极大损失。而价格又受到政策调控、市场供求等多方面影响,极易产生波动,严重影响养殖效益和积极性,不利于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3、林业发展需要深度挖掘。随着生态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林业生产多以管理保护为主,生产性活动骤减,育苗造林和森林抚育面积有所减少。林产品多以初产品为主,而且采收受气候因素硬性较大,缺乏稳定性,科学开发深度不够。
三、促进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全力做好秋粮购销工作。要积极引进市场收购主体和大型粮食收购企业,努力开拓市场,推动加工企业、贸易企业尽早入市,扩大市场化粮食购销,拓宽农民销售渠道,减少中间环节产生的成本,促进农产品的合理有序流通。在政策把握、宣传引导和市场信息提供上多下功夫,指导农民择机售粮,卖好粮,卖好价,切实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2、加大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投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改造中低产田和提高有效灌溉面积,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田间工程,并做到建设、管理并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加强气象灾害预警预报,宣传指导防灾减灾方法,保证农业稳产增收。
3、积极推动畜牧业生产发展。加强畜牧业生产管理,增加畜牧业生产投入,向规模化养殖发展,完善畜牧业生产监管,积极调整畜牧业养殖结构,着力推动伊春市畜牧业健康发展。
4、培育和发展特色林产品加工业。通过政策扶持、招商引资、优化发展环境等措施,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林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出效益,促进林业采集业健康发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