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是关键。一年四季,在新蒲新区虾子镇南坪村的蔬菜基地里,群众满脸欢笑话丰收的场面随处可见。
近年来,南坪村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工作总目标,用好用活脱贫攻坚政策,推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在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上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大户带小户”,同奔致富路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南坪村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优势,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脱贫致富的带头人,率先搞起蔬菜种植,成为种植大户,从而引导村民种植蔬菜,助农增收。这让很多村民看到了“大户”从中得到的利益,也尝试着从事蔬菜种植,尝到甜头后,多数都加入到了种菜的行业中来。
“起初我们中寨组这个地方种菜的很少,现在多了,这一片都成了蔬菜基地。”胡宝华指着眼前的一片蔬菜地说:“在种植蔬菜的过程中,‘大户’起到了带头作用,他们既给菜农讲经验,还帮助销售。”胡宝华是南坪村中寨组村民组长,也是一名党员,据他说,他也种了二十多亩蔬菜,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种植“大户”了。
杨先菲也是南坪村中寨组村民,前些年也是一位资深的“贫困户”,后来受到种植大户的影响,并通过培训,自己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并一跃成为当地的蔬菜种植能手。
据了解,目前,南坪村已形成寨中源、金鸿等年产值突破百万以上的专业合作社5家,种植规模达30亩以上的职业种植大户30余家,辐射农户609户,带动建档立卡118户457人脱贫。
“订单种蔬菜”,销路有保障
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南坪村始终扭住“产销对接、以销促产”这个关键牛鼻子,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发展投资少、效益高、见效快的订单产业。
寒露过后,天气渐冷。这些天,在南坪村的蔬菜基地里,有忙着收菜的,有开始倒腾土地的,还有端着盆施肥的??????一片忙碌景象。周家琴也不例外,正在一个大棚里为西红柿掐颠、夹枝。看到满棚长势良好的西红柿,当笔者问及销路时,周家琴乐滋滋地说:“不愁卖,已经有销路了,我们这是订单种植的。”
像周家琴这样订单种植蔬菜的农户不少,胡治光就是其中一位,他通过“订单种蔬菜”的方式,今年种了一亩二分地的薄荷,定期采摘后送到商家手中,每月能获得2000多元的收益。
南坪村党总支副书记杨成忠表示:“我们采取‘订单种蔬菜’的模式,主要是解决菜农的销路问题,也是通过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方式,引领群众抱团发展,共同受益。”
“套种”经验好,户户能增收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对于一个农民来说,如何耕耘好自己的土地,让土地产生最大的效益,是忙碌所愿。传统种植模式,玉米或者是水稻,产量不高,市场价格也不好,如何在有限的地里做好无限的文章,是菜农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长期的蔬菜种植中,当地菜农摸索总结出了“大株套小株,高株套矮株”的“套种”模式。该模式既是有效提高复种指数,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产出率和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也是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一条主要技术途径。
“套种这种方式当然不错了,好得很,原来种水稻只收一季,现在种蔬菜一年四季都有,并且种类不同,每亩可增收近5000元。”正在地里给蔬菜除草的菜农胡治江说。
如今,“套种”经验不仅让村民们“鼓了钱袋”,还“富了脑袋”,村民们的发展观念实现了从 “要我种”向“我要种”“要种好”的华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