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亟须科技支撑
来源: | 作者:农民日报
  经过10多年发展,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已经成为“农业国际合作的一项特色工作”,研究与实践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成为农业农村部一项重要工作和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多功能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凸显,农民文化自觉性与保护积极性显著增强;科学研究不断深入,有效支撑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动了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初步形成了一支多学科、综合性的研究队伍;全社会对于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和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多方参与机制初步形成。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对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内涵还存在着不同认识,全社会对于遗产重要性和保护紧迫性认识不足,“申报热度”差异明显,“重申报、轻管理,重开发、轻保护”现象明显存在;政策支持不够,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缺乏保护利用的专项支持,对于农业文化遗产认定后的监管相对滞后;对农业文化遗产的跨部门、跨学科特征认识不够清晰,部门之间的协作、学科之间融合不能满足保护与发展要求;一些地方政府、企业、农民关系不顺,“农民主体地位”没有充分落实;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的科技支撑能力明显不足,认识片面化与简单化、研究深度不够、学科交叉不够、持续跟进不够现象明显。
  从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内涵可以知道,不能将“农业”简单地理解为“种植业”,而是农林牧副渔的综合体;不能将“文化”简单地理解为“精神活动”或“文化现象”甚至“乡村艺术”,而是包含民俗文化、生态思想、传统知识、传统技术、乡村治理观念的综合体;这里的“遗产”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遗存、遗物或遗址”,而是活态的、动态的、具有生产功能和自然与文化遗产多重特征的传统农业生产系统。
  研究与实践已经充分表明,农业文化遗产不是某一学科的深化,而是多个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不是单纯的理论研究,而是典型的实践探索;不是一般的“文物活化问题”,而是综合性的“区域发展问题”;不是“对于过去的记忆或保存”,而是“在核心要素不变的前提下面向未来的提高与创造”。因此需要建立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基础的科技支撑体系,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范式,以系统性和动态性为主要特征的保护与发展模式。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不仅是一项全新的跨部门的管理工作,而且是一项全新的、跨学科的科研工作,无论是发掘与认定,还是保护与利用,抑或是监测与评估都需要科技支撑。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