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全域实施生态循环农业
来源: | 作者:河南日报农村版
  2014年以来,平顶山市委、市政府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引,以绿色发展理念为主题,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确立了“发展农牧结合、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新思路和“循环农业+品牌农业+协同农业”的新战略,按照“全绿色理念、全市域规划、全循环发展、全创新驱动、全产业开发、全社会参与”的主旨,全面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高质量转型升级,连续4年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30%以上,率先在河南省走出了一条安全、生态、绿色、高效的农业发展新路子。
  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主要做法
  聚焦规划引领,强化项目支撑。先后编制了《平顶山市全域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平顶山市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规划》《平顶山市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工作方案》和《平顶山市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等规划、方案,为全市农业循环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引。在农业绿色发展方面,以优化农业主体功能与空间布局、保护与节约利用农业资源、保护与治理产地环境、养护修复农业生态系统、推行农业绿色生活方式为重点,规划了35个支撑项目,总投资167.09亿元。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以实现“农业产业、资源环境、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为重点,规划了5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618亿元。
  聚焦循环发展,盘活农业存量。平顶山市以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为重点,推进了24个县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建设,总结推广了“种养结合、就近利用”“就地还田、直接利用”“协议消纳、异地利用”等6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全市已发展循环农业企业201家,建成年处理能力达30万头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厂和覆盖全市的收集体系,建成了总产能达50万吨的9条有机肥生产线。
  聚焦绿色发展,提升质量效益。全市启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全域富硒农业发展、“4×2”农业绿色行动(减施农药、化肥,节约用水、用种,回收废旧农膜、农药包装物,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防治替代化学防治)等计划,实施了绿色种植、生态养殖、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名优品牌创建、健康食品产业园建设等重点行动。建成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点10个、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区6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137个,“鹰城名优”品牌产品达到29个,培育了天晶、金晶、瑞沣等在科技研发、产品质量方面全国领先的大豆精深加工企业。
  聚焦环境改善,推进生态建设。实施了人居环境改善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开展“千村整治、百村示范”活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75%,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639个行政村,2019年户改厕新完成14.15万户;实施了100个休闲农业发展计划,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市已发展休闲农业经营主体643个,建成休闲农业园区40多个、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区8个;实施了以“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为重点的森林平顶山建设行动,森林覆盖率超过33%。
  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创新模式
  创新“百亩千头生态方”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全国首创了“百亩千头生态方”全循环利用发展模式,该模式“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种养综合效益是纯种植的10倍以上,具有3大特点:一是可以实现种养平衡循环发展。按照生猪粪便排泄量与土地消纳能力相匹配的原则,以100~200亩耕地为一个单元,建设一个占地约3亩、每批出栏1000头生猪的养殖生产线(年出栏两批计2000头),育肥猪粪便经无害化处理后就地消纳,实现种养平衡、循环发展。二是有利于轮作休耕培肥地力。每年在100亩耕地中拿出20亩用于休耕,集中消纳养殖粪便,实现一生产季浇灌休耕、一生产季播种收获,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提升,经过2~3年的土壤改良,地力水平可提升1~2个等级,有效提高了耕地地力;三是便于带动贫困户增收。利用财政资金在贫困村建设“百亩千头生态方”,实行第三方租赁经营,租金30%归村集体收入,70%帮扶贫困户,被誉为“竖在田间地头的扶贫车间”。目前,全市已发展344个,带动贫困户7231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创新龙头企业带动多要素融合发展集体经济模式。在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过程中,探索形成了“政府+龙头企业联合体+种养结合模块(猪、牛、羊等)+金融(保险)+担保+村集体经济组织”全要素配置发展模式,具有3大特点:以“百亩千头生态方”(生猪)种养结合模块为列,一是投资主体多元化。每个模块总投资60万元,其中,政府建立引导基金直接补贴25万元,村集体经济组织贷款、自筹35万元。二是参与主体权责明晰。政府明确种养结合规模,落实养殖用地,成立市场化平台公司;市场化平台公司统一对外进行洽谈、招商,引进龙头企业和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担保服务;保险公司提供价格指数保险、养殖保险等保险服务。三是利益联结机制密切。平台公司与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联合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租赁经营种养结合模块,每年向村集体交付租金10万元以上,5年内还清村集体贷款,5年后圈舍产权归村集体所有,村民享有股权、参与分红。该模式政府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实现了轻资产运作下的规模快速扩张,保险公司扩展了保险品种和规模,村集体经济基础得到壮大,调动了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了多要素资源配置效率,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创新目标市场引领发展模式。坚持“用品牌开拓市场、用市场引导发展、用合作扩大规模、用规模占领市场”的原则,探索创新了“目标市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目标市场引领发展模式。该模式以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以“龙头企业+合作社”为核心,外联目标市场,内接基地和农户,实现了农业产业发展“点”“线”“面”的有机结合,显著提升了农业产业利用新科技、聚集新要素、抵御市场风险、扩大市场份额的能力。以市现代农牧合作总社为例,形成了“饲料粮种植—母猪、仔猪、育肥猪养殖(贷款、保险、担保)—防疫—屠宰加工—销售”全程可控的生猪全产业链条,已发展社员200多家,辐射带动周边5个省辖市,年产优质生猪200万头,主供上海目标市场。
  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成效
  平顶山先后被定为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全省唯一)、上海市优质农产品供应外延(平顶山)保障基地、河南省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河南省生态畜牧业示范市;平顶山农业绿色发展模式入选全国首本农业绿色发展绿皮书—《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18》地方篇十大范例;央视新闻、新华社、科技日报、农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对平顶山循环农业创新做法累计进行50余次深度报道。
  产地环境明显改善。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化肥、农药施用总量分别降低2.5%、6.5%,畜禽粪污综合处理率达到84.7%,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废旧农膜回收处理率达到84%,省控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累计达标率93.8%,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通过以种定养、以养促种,实现了种植业、养殖业的结构优化。近三年全市调减籽粒玉米45万亩,发展优质专用小麦27.5万亩、优质大豆31.2万亩、优质花生40.7万亩,畜牧业产值占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9.4%。
  农产品品质显著提升。全市发展粮食烘干设施121台套,烘干能力达玉米总产量的50%,有效解决了玉米黄曲霉素超标问题。全市粮食质量全部达到二级以上,位居全省前列,绿色、有机及地理标志农产品年增长率超过10%。
  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态小麦收购价每公斤高出市场价0.2元,供沪生猪每公斤高出市场价0.6元,“郏县红牛”每公斤高出市场价2元,有效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2014年~2018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幅9%以上,高于城镇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增幅。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