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县深入推进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
来源: | 作者:贵阳日报
  良田播下“致富种” 坝区变成“聚宝盆”
  ——开阳县深入推进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
  工人在楠木渡镇保供蔬菜基地建设现场作业。
  金秋十月,开州大地一片繁忙。土里刚种下的大蒜冒出绿油油的蒜苗,果农们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商量着修剪果枝,保供蔬菜基地建设现场人头攒动,一个个蔬菜大棚正拔地而起……这一幕幕生动的画面,诉说着开阳县广大农村正在发生的可喜变化,正积蓄着乡村振兴的磅礴动能。
  加快推进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贵州省开展农村产业革命的重要举措,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的重大政策措施。开阳县以此为契机,突出地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立足县内立体气候特点,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特色产业,以500亩以上坝区建设为载体辐射带动全县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一块块良田播下“致富种”,一片片坝区变成“聚宝盆”。目前,500亩以上坝区正成为开阳县农村产业革命的推进器、脱贫攻坚的加速器、乡村振兴的主引擎,不断把农村产业革命引向深入,助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A 创新方式 助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0月25日,位于宅吉乡潘桐坝区的万亩富硒桃园基地里,种植大户喻传俊正分享着自己修剪果枝的经验:“剪枝大致要剪新留旧、剪上留下、剪内留外,适当调整枝量,可以提高不少产量咧。”
  喻传俊讲得仔细,大伙听得认真。自从宅吉乡引进四川成都简阳玉和合作社,通过企业代建的方式发展起富硒桃产业,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有桃树,大家对桃树管理最是上心。
  四川成都简阳玉和合作社负责人谢守国介绍,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已有十多年时间,2017年在宅吉乡以公司代建模式在潘桐坝区发展起1000亩富硒桃核心区,今年已经开始挂果。
  何为公司代建?谢守国解释,宅吉乡与合作社采取的是“政府+企业+村支两委+农户”的农业合作方式,由乡政府负责统一规划,村委会负责统一土地管理,企业负责统一投资建设,农户统一用土地入股分红。
  按照代建合同,企业在建设精品水果示范基地中实行统一栽种、统一施肥、统一抚育、统一营销,经果林开花挂果验收后,政府向企业支付代建费用,企业将果园移交农户管理。该模式可提升桃树的成活率,打消群众的疑虑。
  同时,为解决富硒桃三年才能挂果的“空窗期”问题,合作社还在桃林中套种辣椒和大蒜,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节约成本,还能通过“短平快”的项目带来“额外效益”,做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发展致富产业。
  “去年桃园里套种了辣椒,今年套种了大蒜,每年每亩地都能有数千元收益,群众对这种模式也很认可。”谢守国说。
  在合作社的带动引导下,宅吉乡现已发展富硒桃种植23000余亩。发展过程中,宅吉乡还积极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改善灌溉条件、修建产业大道和观光基础设施等,在大力发展富硒桃产业的同时也为将来的农旅一体化发展奠定基础。
  B 群众参与 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10月底,开阳县内8000余亩保供蔬菜基地建设现场很是热闹。来到位于楠木渡镇的黄木坝区里,100多名工人头戴安全帽,或肩扛钢架入场,或攀登高梯搭建,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建设,一座座蔬菜大棚拔地而起。
  楠木渡镇专职副书记毛榜勋介绍,贵阳市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建设项目在市内涉及2.5万亩,开阳县涉及8000余亩,而楠木渡镇内就有5800余亩,涉及镇内2000余户万余人口,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头等大事”。
  为办好这件大事,全镇党员干部齐上阵,专门成立工作专班,宣传动员会、群众思想会、夜间坝坝会,大大小小的会开了不下数十次,还借力“两代表一委员”和乡贤人士等力量,终于完成土地流转工作,动员群众积极参加项目建设和发展。
  自从项目启动后,贵阳市农业农垦投资集团发展有限公司(市农投)工作人员金琳山几乎天天住在这里紧盯项目进度。“楠木渡镇共涉及9个坝子,大的900多亩,小的也有170多亩,现在土地基本完成移交,设备开始进场施工,预计到11月初可建成羊肚菌种植大棚。”金琳山说。
  据了解,贵阳市2.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项目总投资30多亿元,投入生产后可将贵阳市一级蔬菜批发市场自给率提升到75%。规模如此巨大的项目落地于此,投产后可使当地群众直接受益。“根据不同的海拔,建成后的蔬菜大棚将种植茄果、豆类、瓜类等蔬菜和食用菌。据初步估算,通过菜菌轮番种植模式,每亩地每年需要70余个工,对于群众来说,这是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的好机会。”金琳山说。
  尽管现在还未进入蔬菜种植阶段,当地群众已经在施工建设中实现就近务工。现在,正是保供蔬菜基地建设的攻坚期,每天工地有300余人的用工需求,其中约三分之一为当地群众。家住黄木村白杨树村民组的张江德就是其中一员。
  张江德从10月中旬开始就在工地干活,主要负责为钢架上螺丝,每天工资有140元。“现在年纪大了些,不好再跑太远打拼,能在家门口赚上钱,挺不错,听说等到开始种菜,还需要大量劳动力,又是就业的好机会。”他一边干活一边说道。
  为了解决保供蔬菜基地的后续用工问题,楠木渡镇专门成立了劳务公司,并根据保供蔬菜基地的用工需求,联合市蔬菜协会、县农业农村局以及市农投公司开展专门的技能培训,为将来的蔬菜种植和管理做好充足准备。
  C 坝区带动 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
  地无三尺平,开门就见山。贵州省内山路崎岖、峰回路转,相对平整连片的土地被称为“坝子”,是较为珍贵的土地资源。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客观条件决定当地只有紧紧抓住“500亩以上坝区”这个关键,发挥坝区耕地相对集中的优势,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才能有利于集中解决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瓶颈、精准优化产业资源配置、有效破解城乡融合发展等问题,从而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好坝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一个坝子带动一方发展的良好局面。
  开阳县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办公室副主任兰代河介绍,开阳县严格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决策部署,计划创建21个坝区,涉及楠木渡、龙岗、高寨等11个乡(镇)、34个行政村、7926户28255人。开阳县将重点推进2个样板坝区、9个达标坝区建设,逐步推进10个一般坝区建设,辐射带动全县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坝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开阳县组织县直各相关部门、各乡(镇)对坝区面积进行核实,根据坝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及常规产业进行产业结构分析,对坝区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现在分别形成蔬菜种植、果树种植、烟叶种植、优质粮油+特色蔬菜等主导产业。
  在此过程中,开阳县还紧扣“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发展愿景,坚持“绿色化、高端化、集约化”的发展路径,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退什么、种什么、谁来种、卖给谁、谁来销”为目的,结合实际全面退出以籽粒玉米为主的低效农作物种植,主攻一茶、一菜、一菌、一竹、一药、一果为主导的产业基地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打造“一乡一品、一品一业”发展格局。
  据统计,开阳县通过大力开展坝区创建,目前坝区综合总产值达15134万元,2019年预计总产值达18038万元。坝区入驻县级以上龙头企业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4家,带动农民18835人(其中贫困人口523人);分红282.61万元,惠及13488人。同时,农产品冷库、机耕道和生产便道、田间道路等配套设施获得极大提升。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开阳县将以坝区建设为契机,全面落实好“八要素”,深入践行“五步工作法”,将坝区培育成农业现代化的样板田、科技田、效益田,带动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