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一坝一策”调出万亩“效益田”
来源: | 作者:贵州日报
  黄平县坝区产业结构调整显成效
  “一坝一策”调出万亩“效益田”

  金秋十月,黄平县旧州大坝,一道道金黄,一层层翠绿,处处传递着丰收的讯息。
  10月18日,笔者走进了这片万亩大坝。
  “看这个红叶莴笋的长势,大概再过一个月就可以上市了!”贵州鼎泰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基地负责人陈时军一边轻抚着绿油油的莴笋叶,一边与地里的工人谈论着其生长情况,脸上的喜悦溢于言表。
  在旧州大坝上,这一片莴笋面积达到了420亩。
  “这些莴笋都是销往哪里的?”记者问道。
  “是公司的订单,走往广东虎门的。”陈时军说,“种子都是公司给的,那边说了,尽管种,种多少收多少。”
  据陈时军介绍,红叶莴笋耐寒味香,最适合秋冬栽种,亩产量8000到10000斤,按照公司0.5元的收购保底价,一亩的产值能达到4000元到5000元,效益还是非常可观的。
  正在基地里给莴笋盖地膜的沙井村贫困户付大乾告诉笔者,自己和老伴都60多岁了,在基地里这些农活都能干,收入也稳定。“我们老两口子一个月有四千多呢!”谈到收入,付乾坤笑得合不拢嘴。
  今年以来,黄平县在7个500亩以上的坝区农业结构调整中,始终强化规划引领,严格按照“一坝一策”要求,因地制宜,着力解决“种什么”的问题。
  “发展好坝区,做精蔬菜产业。”是黄平县针对旧州大坝良好自然资源优势选择的一剂良策,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
  “旧州坝区总耕地面积1.8万亩,已流转土地13050亩,覆盖19个村。现已发展蔬菜5000亩,正在整地待种植蔬菜5000余亩。”黄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龚学文介绍说,目前,整个坝区实行龙头企业带动一批、部门示范发展一批、村级发展一批的“三个一批”模式,引进了17家龙头企业到坝区带动产业结构调整。
  贵州飞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入驻旧州大坝已有1年多的时间。
  基地里,利用现代化、自动化种植生产的温室大棚随处可见,一股现代农业气息扑面而来。
  眼前,一米多高的牛奶玉米正进入了采摘期。剥开那浅绿色的外衣,一颗颗珍珠般的玉米粒就显露出来。
  “这个牛奶玉米,摘下来就可以吃,一口咬下去甜蜜蜜的,水分也足,很受销售商的欢迎。今年,我们种了60亩,大概要摘到11月中旬,预计有30万斤左右,收入在60万左右。”贵州飞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剑飞介绍说。
  据了解,目前,基地流转的土地有510亩,利用现代化、自动化的温室大棚种植生产,已经种有台湾玉香冬瓜、牛奶香瓜、白玉苦瓜、红叶莴笋等精品蔬菜系列20多个品种,已陆续上市。
  陈时军的420亩红叶莴笋的种植正是在贵州飞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
  “走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之路,是旧州大坝发展的主线。通过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引进和培育产业经营主体,创建优质高效农产品基地,打造一批产业示范亮点,示范带动的作用已经逐步显现。”龚学文说,要以打造示范坝区、达标坝区为契机,实现坝区产业结构调整效益最大化,万亩良田成为“效益田”,让老百姓真正得实惠。一个个坝区,一块块“效益田”,如同一个个“聚宝盆”,展示着产业发展的美好前景。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