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城县是大别山片区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163户106904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柘城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和资源禀赋,突出辣椒产业优势,充分发挥政府推动和市场驱动双轮之力,统筹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四化”发展,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分散到集中、由粗放到标准、由单一种植到全产业链的升级和嬗变。
经过4年多来探索实践,柘城县目前辣椒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20万人聚集在辣椒产业链,带动2.8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5万人走向致富路;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从2015年的全省第84位跃升至2018年的第19位,跨入全省第一方阵,辣椒产业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强县支柱产业、富民特色产业。
红火小辣椒,辣出大品牌
柘城辣椒上世纪70年代种植曾达40万亩,被命名为中国三樱椒之乡。上世纪90年代后,辣椒产业风险防范能力弱、市场价格波动大、产品附加值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曾一度减少至不足30万亩。为把辣椒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柘城县多措并举对产业进行扶持。
首先就是建基地,推进规模种植。柘城县委副书记余化敏介绍,大力实施辣椒种植的“百千万”工程,培育种椒专业村106个、千亩良种繁育基地8个、万亩辣椒绿色种植基地10个;全县辣椒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0万亩,年产干椒12万吨,亩均收益3000元以上。通过加速土地流转、发展订单农业、强化配套服务、柘城县率先推行辣椒种植保险和价格指数保险,2018年因“温比亚”强降雨天气影响受灾的5000多户椒农获赔1045万元,确保了农民种椒路上零风险。
育龙头,提升产业水平。柘城县一直坚持全产业链、三产融合发展。从良种繁育、规模种植、冷链运输,到精深加工、跨境电商、文旅休闲等供需两端全面发力,大力培育各链条端龙头企业,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提升辣椒产业水平。在柘城,全县通过不断提升“种”的水平,培育了北科种业、传奇种业、奥农种业等良种繁育龙头企业16家,研发培育优良品种800多个,在全国6大辣椒主产区推广种植260万亩,占全国三樱椒种植面积的40%;培育发展辣椒种植专业合作社320家,辐射带动发展辣椒种植面积25万亩。同时,柘城坚持培育、引进、联合并行,培育出望鲜楼、春海辣椒等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家,引进了重庆德庄集团、山东中椒英潮辣业等辣椒深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超过30万吨。2018年,该县更成功创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结合国家支持政策,依托“一区一园”,建设了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的辣椒特色小镇,着力打造集规模种植、品种展示、产品研发、加工贸易、文旅休闲于一体的融合发展样板区。
强市场,巩固领先地位。柘城县坚持以辣椒大市场为龙头,以16个乡镇交易集散地为支撑,以300个村级交易网点为基础,形成了一张上通全国各地、下通千家万户的市场交易网络,年交易量突破70万吨、交易额超过100亿元,年出口创汇3500万美元,是全国重要的辣椒交易集散基地、河南省辣椒出口第一县。
柘城县还着力培育辣椒经纪人,全县有2万余名辣椒经纪人活跃在全国各地,柘城辣椒销售遍及26个省市、自治区,出口20个国家和地区。改造提升辣椒市场方面,按照“市场规范化、经营标准化、交易电子化、服务多元化”要求,柘城建设了全国最大的辣椒交易市场,农业农村部还把柘城辣椒大市场列入全国农产品价格指数监测网点。柘城县还加快建设期货交割地,引进河南万邦物流集团投资20亿元,建设了占地800亩,集现货交易、期货交割、仓储物流、电子商务、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辣椒市场物流园区,高标准建设全国首个辣椒期货交割基地。
柘城县还在重质量,打造辣椒品牌方面下大功夫。通过推进“三品一标”建设,柘城辣椒通过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省级气候品质优等”认证, 2019年荣登中国地理标志区域品牌百强榜第65位,品牌价值43.37亿元。
红火小辣椒,脱贫大产业
产业发展是脱贫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柘城县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大力实施“辣椒经济”发展战略,形成了红火小辣椒、脱贫大产业的良好格局。通过辣椒产业“一扶四带”,已有2.8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一扶”是政策扶持。柘城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七条政策措施,全力扶持产业发展。土地流转支持方面,鼓励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流转土地,流转土地种植辣椒面积300亩、500亩、1000亩以上的,县财政每亩分别补贴100元、150元、200元。安平王松民流转土地种植辣椒2863亩,县财政给予补贴572600元。带贫就业支持方面,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吸纳就业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按每种植10亩辣椒带动1户贫困户务工,且与贫困户签订劳务合同,务工时间不低于2个月的标准给予奖补。带动贫困户数比例低于50%的不予奖补,且不享受扶贫贷款和种植保险等政策支持。超过50%的,每带动1户,补贴200元;超过80%的,每带动1户,补贴300元,对签约务工的贫困户每户补贴300元。扶贫贷款支持方面,为符合贷款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统一供种、技术指导、订单回收、吸纳就业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每带动1个贫困户给予10万元的扶贫贷款支持,享受不高于对应期限基准利率和2%的财政贴息政策。
此外,种植保险支持、技术指导支持、大方种植支持、村集体经济支持等多个政策叠加,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带”是四种带贫模式。一是推行“辣椒股份”带贫模式。村委会组织村民进行土地流转,把零散土地集中起来发展辣椒产业,农民以土地入股,“土地变股权,农民变股民”,使他们稳定增收。起台镇贫困村史老家村流转耕地1400亩,其中贫困户116户、耕地580亩,建立麦套椒扶贫基地,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务工合同、分红合同,使入社贫困户实现当年脱贫,并带动全村整体脱贫。二是推行“协会+冷库+订单”带贫模式。充分发挥协会的推动作用、冷库的杠杆作用、订单的引领作用,合力促进脱贫攻坚。形成了县乡两级辣椒产业协会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30多家冷藏企业,冷储量达到10万吨,延长了辣椒保鲜期,减损增效;农户与辣椒加工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常年签订辣椒订单30万亩,带动贫困人口4000人稳定脱贫。三是推行“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带贫模式,吸纳贫困人口在其中就业,带动贫困户522户1634人。四是推行“合作社+支部+社会力量+农户”带贫模式。建立辣椒产业各级各类党支部100多个,带动贫困群众发展辣椒生产3600余人。
红火小辣椒,发展大文章
发展辣椒产业,大有文章可作。产业意义如何?柘城人理解最深:柘城辣椒产业发展,离不开育龙头、破难题、促融合作用,这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选择,也是实施乡村振战略的必由之路。
余化敏认为,龙头企业内联千家万户、外接国内外市场,是产业发展的“火车头”“加速器”。柘城注重立足全产业链培育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无论是育种、种植,还是加工、市场等方面都培育出了在全国同行业叫得响的龙头企业,从而带动了整个辣椒产业的快速发展。
他还认为,质量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品牌是产业发展的推动力。柘城县始终高度重视质量建设和品牌打造,在科技创新、标准制定、质量监管、品牌建设等方面下足了功夫、做足了文章,柘城辣椒以质量过硬、品牌响亮而红遍全国、香飘世界。
此外,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柘城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一方面以土地确权为契机,深化“三权分置”改革,加快土地流转,解决规模种植问题;以“财政投入、基金引导、金融助力、招商引资”四招并举,破解资金瓶颈制约;以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和新型职业农民为抓手,解决人才不足问题。另一方面,针对病虫害、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三大种椒风险”,创新“技术服务跟进、订单农业保障、农业保险兜底”三项机制,确保种椒路上零风险,调动了椒农的积极性,从而使种椒面积常年保持稳定。
“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农村发展正由传统种养业为主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转变。我们将立足全局观大势、高点定位谋长远,在县城布局精深加工企业、研发检测中心、龙头交易市场等,在乡镇布局初级加工和配套产业,在农村布局种植基地,形成分工明确、城乡协同的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格局,并致力于打造集产、销、研、”一体化功能的辣椒特色小镇,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强县与富民注入新动能。“余化敏说。
2018年柘城县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如今,柘城县以被确定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契机,继续围绕辣椒产业深思考、勤谋划,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大步迈向乡村振兴。
目前,柘城县通过积极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产业发展模式,以统一供种、技术指导、土地入股、订单保底销售、务工就业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全县2.8万名贫困人口依靠辣椒产业实现了稳定脱贫。慈圣镇孔庄村,有近50年的辣椒种植历史,全村389户家家都种植、经营辣椒,走上了致富路,成为了我县有名的“百万村”。据统计,全县共有20万人从事辣椒种植、储存、加工、经销和运输,15万人走向致富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的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产业振兴首要是发展产业。在20年的发展中,柘城县历届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广大人民群众接力接续发展辣椒特色产业,走出了红火小辣椒、农业大品牌、富民好文章的路子。
“未来,柘城县将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同时,继续树牢大农业观、大生态观、大市场观,按照省委、省政府稳夏调秋发展特色产业的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辣椒等优势特色农业,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将围绕全国辣椒交易集散基地、全国辣椒绿色种植基地、全国辣椒加工出口基地、全国辣椒价格指导中心“三基地一中心”的发展定位,进一步做大做强辣椒产业。”余化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