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博湖县查干诺尔乡敦都布呼村三和水产有限责任公司甲鱼养殖基地。循环泵、增氧泵……循环立体养殖池里有8万只甲鱼正在欢快地游动。
三和水产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杜强充分利用博湖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发展特色养殖产业,走出了一条新路径。从2017年每年增加养殖5万只甲鱼,逐年推进,保持和稳步增长,到2020年计划每年至少保证3万只甲鱼上市,预计每年销售额达到600万元以上。
35岁的杜强来自江苏省,2007年大学毕业后,考入博湖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成为正式的一名在职干部。初来博湖的他,发现博湖县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特别适合发展特色养殖,从此,杜强开始幻想他的“致富梦”……
杜强一边上班,一边调查研究,经过四年的考察时间,杜强决定辞职,去试养甲鱼。
当时,杜强辞职要去养甲鱼的事很快传地沸沸扬扬:“一个毛头小子,大学上完没几年,工作也就四、五年,还要养甲鱼……”同时,也遭到家人和亲戚的劝阻:“爸妈供你上大学容易吗?有个工作容易吗?养什么甲鱼,甲鱼是否能适应博湖生长环境,自己又不懂技术,投资也大……”
当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王心莹得知此事立即找到杜强:“你养甲鱼的事,我看行,甲鱼适应环境能力较强,在全国不少地方,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下,甲鱼养殖都曾取得过成功,这个项目是值得一试的,而且还有政策上的扶持。”
“感谢王书记的信任与支持,虽然博湖县号称“全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但养甲鱼的却没有一家,甚至全疆都没有一家,我愿意花几年的时间去试验,并不急于要效益,接下来我要沉下心来专门研究甲鱼养殖,做全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杜强自信满满地说。
杜强最终不顾家人和亲戚们的反对,决定开启他的甲鱼“致富梦”。
从选址到申请项目资金,从引进甲鱼苗到购买所需设备,工作队员多少个日夜和杜强一起四处奔波,一起帮他修建甲鱼池……
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杜强的三和水产有限责任公司很快开业了。
创业之路多磨难,何况是完全陌生的特色养殖呢。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进了三万只甲鱼苗,先后八九千只甲鱼夭折,心急火燎的杜强深感养殖技术的不足。
得知此情况后,工作队专门买回书籍跟他研究学习,并在网上了解掌握养殖甲鱼饲养和管理方面的知识,还积极对接农业部门选派他去湖南、湖北、浙江等地观摩、学习、取经;并专门邀请县畜牧局的技术人员专门对其提供技术指导,介绍养殖经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专业技术员的指导下,加之自己的实践摸索……经过一段时间的潜心钻研,杜强掌握了甲鱼的养殖技术,有了养殖技术的支撑后,杜强便开始进入了自繁自养阶段。
2017年入秋,杜强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种群繁育,成活率达到了96%。试养成功了,但销售又成了问题,工作队通过微信、朋友圈在网上进行宣传。由于甲鱼的营养价值、经济效益较好,加上工作队利用网络向各地进行了有效的对外宣传,现在他家的甲鱼远销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入冬前就被一抢而光,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这让杜强更坚定了进一步扩大的决心。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真的富。富裕起来的杜强并没有忘记周边的乡亲们,他充分发挥劳务经纪人作用,全年累计转移200余人次。
“以前我都在外面打工,收入一直也不太稳定,自从杜老板在我们村建了甲鱼公司后,我一个月能领到4000多块钱的工资,老板还教我养殖技术;以后我也要像杜老板一样开个自己的甲鱼公司,教周边村民一起学养殖,带领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困难户艾力沙提?艾合买提开心地说。
“目前,杜强的甲鱼公司有我们村16名贫困户长期在其务工。下一步我们工作队会继续在特色养殖上做“文章”,鼓励更多的新型农民向他学习,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 敦都布呼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王心莹说。
回想起拼搏的这几年杜强说:“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工作队干部的帮助,我的甲鱼产业不可能经营这么好。下一步我决定将甲鱼养殖等创新养殖经验推广给更多的养殖户,带动一方特色化养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