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团微田园 巫溪红池坝边的茶山村这样探索农旅融合
来源: | 作者: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进入11月的重庆巫溪县红池坝镇茶山村,群山环抱,五彩斑斓。
  位于山腰的村子,宽阔的柏油马路,整齐清爽的民居,在五彩秋色的映衬下,呈现出一派迷人的田园风光。
  2018年以来,茶山村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直接关心下,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单位山东省泰安市的大力支持下,深入实施“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农旅融合模式,打造出深度地区农旅融合的新样板。
  分散变集约 激活土地资源“造血”功能
  茶山村背靠红池坝景区,海拔从600到2300米,有限的土地分在各个山坳之间难得的平地上,人多地少的现象十分突出。其中,1社人均耕地仅有0.7亩。对于时代生活在大山里的村民来说,依靠仅有的土地发展传统种养殖业,完全不能支撑产业产业的需求。多年来,大多数村民一辈子困守青山受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穷则思变。2018年,市里的帮扶集团、东西协作对口帮扶单位、巫溪县级红池坝镇和茶山村支两委商量,决定改变传统思维模式,打破束缚发展的框框,引进龙头企业,把1社400亩土地整体流转,实施集约化经营。
  当年,茶山村成功引进2家业主,在村里组建起老水坝种植专业合作社,260户农户以家庭承包土地入股,完成400亩李子、360亩茶叶、300亩前胡标准化种植,初步建成集农业生产、旅游观光、非物质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园。
  “‘返包倒租’这个形式好,家家都有钱挣。”77岁的唐成见在村里生活了多年,3个儿子都在务工。今年,他把自家的2亩土地流转给了承包企业后,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又从企业倒租了40亩李子园,承担李树、辣椒的管护责任,企业提供辣椒种子、肥料和技术支持,老唐负责种植、管护,辣椒生产出来后,企业以每斤1.3元的保底价回收。
  “我卖了3.8万斤,刨去劳务费,纯收入2万多一点。”老唐谈起倒租,难掩兴奋。前些年,他一直依靠种植大白菜、养猪赚钱养家,一年也能收入1万元左右,但他说现在这个方式比自己以前单干强多了,一来自己没有投入,整个生产过程中不需要承担风险,二来土地租金确保每年都有固定收益,务工还有工资,年底还有分红,收入有保障。
  市业农村委驻茶山村第一书记妙晓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全村在李子园种植辣椒300亩,涉及132户,亩产1500斤,群众采摘劳务费价格每斤0.6元,采摘劳务费总额27万元;土地租金每亩400元,总额12万元;刨去种植成本,入股农户还将分红利润的30%,保底1000元以上。仅此一项,三笔相加,户均增收4000元左右。
  “现在村民都爱跳舞了。”27岁的罗乐是土生土长的红池坝镇人,目前担任茶山村的文化专干。她说,以前村民们忙于生计,每到天黑时村里看不到人,现在新修了休闲广场后,慢慢的都热爱上了锻炼身体,好几位70多岁的老奶奶长期和大家一起跳坝坝舞。“物质变化直接带动了大家的热情。”罗乐说,她建的坝坝舞微信群现在已有了70多人,每天准时来广场锻炼身体,跟城市一样。
  农村变景区 升级版乡村旅游农田“变现”
  茶山村虽然一度十分贫困,但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离红池坝4A级景区仅20余公里,是名副其实的景区西大门。
  历史以来,虽然背靠大树,可没能好好乘凉。原因在交通,从长山村到红池坝之间的道路一直没有打通,切断了景区和村子的联系。
  要致富,先修路。2017年底,在重庆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各类帮扶单位的大力帮助下,红池坝镇脱贫攻坚规划的“一横一纵”区域互联互通道路“小河—茶山段”路基工程率先开工,今年6月底,完成路面油化。
  目前,从村子到红池坝景区的旅游快速道路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年底可以实现初通。此后,从万州、开州方向经茶山村到红池坝景区,比目前经奉溪高速到红池坝景区减少车程约80公里,节约近1个小时。届时,茶山村将彻底实现“天堑变通途”,由离巫溪县城最远的村变成离红池坝景区最近的村,成为红池坝景区迎接重庆万州、开州、云阳、四川达州方向游客的“西大门”和“前客厅”。
  交通瓶颈打破了,离农村变景区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为此,村里有自己的规划。“我们在人居环境改善和农田变景观及旅游接待能力建设上已经迈开探索的步伐。”妙晓东介绍,一年多来,村里围绕康养休闲度假区定位,完成风貌改造180户,“四改两治”98户,实施庭院整治3处,建设完成了“鲁渝协作茶山农旅融合示范片”接待中心、旅游服务区、观景平台、休闲步道、旅游标示等基础设施建设。
  45岁的彭兴章和妻子邬书美前些年一直在重庆解放碑、观音桥等地从事餐饮行业,年收入10多万元。2017年底,他回到家乡看到变化后,当即作出决定,回老家经营农家乐,依靠乡村旅游赚钱,并于2018年年初正式创办了自己的农家乐。今年上半年,他向县里申报了“森林人家”项目后,扩大了规模,目前接待能力有了大提升,每天能保证10名游客住宿、60人就餐。9月,红池坝镇茶山村乡村旅游节开幕后,高峰时期,他的农家乐日均营业额在3000元左右,着实让他兴奋,也看到了希望。
  “我相信今后一定会越来越好。”彭兴章说,现在村里硬件条件和城市没有多大差别,空气质量更好,连接景区的快速道路打通后,茶山村的地理位置优势一定能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只要思路好,农田也能变现。”妙晓东介绍,初步统计,茶山村乡村旅游节开幕以来,村民开设的7家民俗户月均收入8000元左右。
  妙晓东说,茶山村可仰望高山草场之美,品味农耕之趣,探寻峡谷之幽,植被丰茂,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是不可多得的康养避暑胜地和农耕文化原乡,在市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政策的支持下,一定会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板村。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