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当地供销社上门收购葵花现场。 李爱平 摄
初冬的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虽然迎面刮来的风带着刺骨凉意,但对于62岁的王红红却“一点也不感觉冷”。
因为早在几天前,他就将8万多斤葵花分几次卖给了当地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简称供销社)上门服务的“收购员”,且拿到货款16万多元。
王红红所在的地方叫西乌兰不浪镇,距离武川县大约需要1小时的车程。
“如果没有人上门收购,这8万多斤葵花要拉到县城销售,要跑好多趟。”王红红说,“现在好了,坐在家里就把这件事办了。关键是价格也不错。”
图为回乡创业的朱瑞芳。 李爱平 摄
王红红粗略估算,“这8万斤葵花,纯收入至少能达到10万元以上,今年冬天不必为钱发愁了。”
以土豆、莜面而闻名的武川县,因境内有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等红色景点,亦属中国革命老区。然而,多年来,受限于交通、信息等因素,当地农民不同程度面临着农产品销售难的困境。
武川县供销社主任董成对记者表示,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我们想了好多办法,上门收购只是其中一种方式。”
据介绍,当地供销社正在尝试的“电商”销售,目前已成为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另一种有效方式。
记者在当地供销社运行的电商平台上看到,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这些客户对于当地的“土特产”--莜面、葵花、菜籽油、牛肉干等非常感兴趣。
“初步估算,运行不到一年的电商,已经卖出500多万元的农产品。”董成说,“这只是个开始,将来会越来越好。”
返乡创业的朱瑞芳是一名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要想让产品卖出好价钱,必须学会利用电商平台进行推广。”
她和丈夫一起创办的迦南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已经在当地“小有名气”。
朱瑞芳说,通过电商平台及其他方式销售,“目前和我们合作的农民,已解决产品难卖的困境,早已脱贫致富了。”
采访中,记者获悉,当地供销社为了能够切实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还主动出击到北京等地找市场。
今年10月15日至20日,当地供销社组织了14家农业龙头企业到北京门头沟区开展活动,进行销售。
“当地的群众一听说是来自武川的有机农产品,特别高兴,甚至还出现了抢购现象,真的没想到啊。”董成告诉记者,这样的活动,对于打造当地品牌影响力,意义太大了。
在董成看来,这也是当地推动“乡村振兴”、助力“消费扶贫”的一种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