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业企业跑出振兴“加速度”
来源: | 作者:新华网
  11月,万顷有机水稻正陆续颗粒归仓,10公顷水塘里的一群群大鹅已然膘肥体壮,刚刚加工完毕的一批肉鸡产品正通过冷链运输送往全国各地……
 
  一系列的看似不相关,却有着最为紧密的联系。畜禽粪污变成肥料,种出优质有机水稻、玉米,通过饲料厂加工,产出优质饲料养殖肉鸡,再送往食品厂进行加工生产。
 
  对坐落于德惠市的吉林德翔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来说,通过灵活的融合完成多层次循环进而实现产业振兴,早已不是概念,而是领跑我省农业企业发展的有力引擎。
 
  三产融合拉长产业链条
 
  镜头一:广袤的稻田里,机械轰鸣,现代化收割机作业精准。年轻人正举着手机进行直播。“纯天然、无公害,富含人体必需的各类微量元素,你们半个月前吃的螃蟹,就产自这块水田。现在有机米丰收了,它将是东北大米中的佼佼者。”形象生动的广告背后,是吉林德翔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承包的万顷有机土地中的一小块。
 
  镜头二:鸡舍里,鸡群正啄食优质玉米饲料。加工厂内刚刚生产完的肉鸡产品正等待着冷链运输车辆将其运往全国各地。以肉鸡产业起家的德翔公司,从未削弱主业,肉鸡产业链优化仍然是其发展的核心。
 
  亮点:种养融合在吉林已经不是稀罕事。德翔公司结合自身发展,开创了不同深度、不同维度的全方位、灵活式融合。以农牧结合为导向,以肉鸡产业链优化发展为核心,以粮食现代物流为依托,承包1万公顷土地种植玉米等粮食作物,通过“粮改饲”转化为养殖环节的优质饲料15万吨,形成了内部种养融合的发展模式。产加销一体化融合。大力发展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和肉鸡产品产地初加工,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将原料加工成鸡肉产品和大米,通过冷链运输销往全国各地,实现了产加销一体化融合发展。农业功能拓展融合。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依托德惠市区位和交通优势,在布海镇打造150公顷有机生态稻田观光园区,并着力改善村容村貌,整修村屯路16公里,发展“一村一品”,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
 
  绿色循环下的有机农业
 
  镜头一: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大白鹅悠闲地游弋,岸边的芦苇花开得正盛。村庄里炊烟袅袅,热乎乎的农家菜刚摆上桌:绿色健康的农家菜、刚刚磨好的新米……从土地到餐桌,位于德惠市布海镇岫岩村的吉林德翔农业生态园以小小一隅,展示着全产业链绿色循环大农业。
 
  镜头二:布海镇,一座年产10万吨的有机肥加工厂正在运行,这里年收集粪污达12万吨、秸秆8.5万吨。腐熟发酵已经完成,工厂正在对这些粪污进行加工处理,制成生物有机肥料。明年开春,这些有机肥将投入到种植环节,用来改善土壤、培植地力。
 
  亮点:农业生产中的单项绿色循环,在很多上规模的农业企业中得到实现,正促进我省有机农业的发展。德翔公司整合种养加优势资源,实行农业规模化生产、加工增值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形成了以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为核心的复合循环经济模式,打造了从土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绿色循环大农业。
 
  创新联结机制 带动农民增收
 
  镜头一:岫岩村一片水塘里野鸭嬉戏,中间的一小块小岛什么庄稼也没种,正有计划地恢复着生态。这里将实现立体种植养殖、景观布局、生物多样性等融为一体的自然生态循环。村民赵玉民怎么也没想到,自然、生态如今也成了财富。
 
  镜头二:“订单养殖肉鸡,啥都是现成的,风险很小,很多村民都通过这种方式富起来了。”村民刘大民一边喂鸡一边说。从前些年开始,德翔公司通过为养殖户提供饲料、鸡雏和技术服务,最后以订单保价和市场价格进行收购,已累计带动本地及周边6个县(市)上万户农民养殖肉鸡,肉鸡年养殖总量达到3000万只,为养户开支超过20亿元。
 
  近几年,“公司+农户”模式拉动2000多养殖农户和3万多种植农户增收致富。
 
  亮点:订单农业模式、转移就业模式,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德翔公司开展的折股量化模式,遵循“村企联合、多受益”的原则,与布海镇17个村的农民合作社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联合体经营产生的效益,由双方共享,合作社再根据成员贡献大小进行二次利益分配,人均增收达到3万元。
 
  拉长产业链,做活融合文章,我省农业企业更奋力前行,跑出振兴“加速度”。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