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14)日清晨,“云海”深处的人们都在为幸福的生活辛勤劳作,彭水桐楼乡到处生机勃勃。
桐楼乡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致力于打造“一村一品”,培育出普子村淡水鱼养殖、细砂村丝瓜络、桐木村火棘果等特色产业,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增收。
“产业越做越强,家乡越来越美,咱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老百姓们不由发出感慨。
普子村: 淡水鱼“游”出集体经济
微风拂面,阳光照射在水面上,闪烁着细细金光,不时有成群的鱼儿跃出水面欢快地进食。这是笔者在桐楼乡普子村鱼塘边上看到的景象。
“今年7月的时候投放了8万尾鱼苗到鱼塘里,到明年初的时候就可以出售了。”普子村支部书记陈彦全一边查看鱼儿的生长情况,一边说,掩饰不住心头的喜悦。
“以前这里是一片烂泥地,已经荒废多年了。今年,村里重新利用这片烂泥地,修葺成占地面积约15亩的鱼塘。”陈彦全说,为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增收,我们决定因地制宜,通过“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模式,依托自身水资源优势和当地淡水鱼养殖大户的带动,发动村民用好用活资源养殖淡水鱼。
赵绪权是乡里有名的养鱼大户,养殖淡水鱼已经近10年时间了,通过多年不断发展,他的淡水鱼销往秀山、丰都等地区,是当地名副其实的淡水鱼养殖大户。
“一人致富不算富,希望能将淡水鱼养殖项目做大,带动更多乡亲父老投身到淡水鱼养殖产业中,共同致富。”所以,当陈彦全找到赵绪权,希望他能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丰富的养殖经验带动村民,共同发展淡水鱼养殖集体经济时,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平时我都会到鱼塘边来转转,看看鱼儿生长状况如何,并采用自动投饵机定时给鱼儿投食,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这几个月来,鱼儿的长势都很好,明年应该是一个丰收年。”赵绪权说。
目前,鱼塘里养殖了黄腊丁、丁桂、黄鲢、鲤鱼等多个品种,前期各项投资大约40万,预计第一批淡水鱼的产值达120万,将销往彭水、黔江、秀山等渝东南片区,当地50多户贫困户将从中获益。
明年,普子村计划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发动更多的贫困户养殖淡水鱼,在养殖淡水鱼的同时成立鱼饲料加工厂,真正地将产业做大做强,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细沙村: 小丝瓜“种”出脱贫路子
“今年我家种了12亩丝瓜。现在丝瓜络已经成形,就等着公司来收购了。”细沙村综合专干张泽孝笑呵呵地说。
笔者来到张泽孝家的阁楼,只见大大小小的丝瓜络整整齐齐地重叠堆积在一起,仿佛一座小山堡。“这是我们村里以‘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发展的集体经济。”张泽孝说。
今年,村里为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经过多方探索和考察评估,决定发展丝瓜络种植产业。为了鼓励村民种植丝瓜络,切切实实把丝瓜打造成为“致富瓜”,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路,村里花了很多心思,先后前往山西进行考察,引进了天萝1号丝瓜种。
天萝1号丝瓜种产出的丝瓜,不仅具有抗病毒能力强、产量高、个头大的特点,更是改变了其单一食用蔬菜的价值,通过成熟的丝瓜晒干成丝瓜络(丝瓜瓤),可用于制作床垫、保健枕、鞋、化妆品、厨卫、浴室等生活用品,其经济价值远超食用价值。
说干就干。一开始,村干部动员村民们种植丝瓜时,部分村民始终抱有疑虑,不敢放开手脚去干。“村干部看到这种情况后,也对村民们的担心表示理解,毕竟之前都是种玉米等农作物,没有人这么大面积的种植丝瓜。”村民委主任张妮丽坦言。
如何才能调动村民的种植积极性呢?经过村干部的集体商议,最终,决定由村干部率先带头种植丝瓜。
于是,张泽孝便参与其中,将自家的土地都种上了丝瓜。左邻右舍看到张泽孝整天精神饱满地穿梭在地里,心里不由跃跃欲试。贫困户方小辉、方祖学加入到了种植丝瓜的队伍中来,他俩共种植约100亩丝瓜。
“我们村共有4个村干部和3个小组组长带头种植丝瓜,他们共种了116亩,带动了全村45户农户参与种植,其中贫困户有30户,充分发挥了村干部的带头作用。”张妮丽说。
目前,全村丝瓜种植面积达300亩。“1亩地至少能产出80公斤的丝瓜络,我们已经按照保底价每公斤25元的收购价格与江西的一家公司签订了收购合同,今年的销路完全不用愁!”张妮丽给笔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在丝瓜丰收时节,细沙村举办了丝瓜采摘节活动,让村民展示了自家种植的大丝瓜,积极参与互动答题。
活动还评选出了“丝瓜王”。“村民赵昌顺种出的‘丝瓜王’长116厘米,重4.46公斤,周长38厘米,不得了哦。”张妮丽说,通过丝瓜采摘节活动来调动村民们的生产积极性,提高村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明年,细沙村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让更多的农户投入到丝瓜络产业中来,真正走出一条产业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桐木村: 火棘果“火”了百姓生活
深秋已过,驾车前往桐木村的路上,随处可见一丛一丛的火棘果遍布山野,成熟的果实在阳关照射下红得鲜艳夺目,为这个秋天增添了别样的暖意。
在桐木村,火棘树并不陌生,在村里的荒山和林地里随处可见它的踪影,桐木村委会看到村里有着丰富的野生火棘资源优势后,便着手想着如何“变废为宝”,让火棘果成为村民的“致富果”。
“野生火棘生命力顽强,在野外风吹雨打也能长得很好,平时只需简单管理就行了,所以不需要过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桐木村支部书记颜志江说。去年开始,桐木村依托当地野生火棘丰富的资源优势,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打造了1000亩火棘种植基地,让以前无人问津的火棘树,变成村民致富增收的“摇钱树”。
成熟后的火棘果将由当地政府牵线搭桥,销往彭水工业园区,加工成特色饮料,为桐木村打开了致富之门。如今的火棘树不仅丰富了桐木村的色彩,还成为了当地的特色产业,让村民持续稳定增收,点燃了村民们的致富雄心。
桐木村在发展火棘产业的同时,还通过“公司+农户+村集体”的模式种植了1000多亩油橄榄,带动更多村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