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院士:10年后人类社会将进入智能时代
11月14日,深圳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揭牌,标志着深圳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创新应用、深度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背景下,11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在哈工大(深圳)进行一场名为“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的讲座。高文院士以深入浅出的讲解,细数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并描画出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蓝图。他大胆预测,“大约10年后,人类社会将进入‘智能时代’”。
人工智能反控制人类?
科幻电影夸张了
人工智能不再“听话”,开始反控制人类,甚至带来灾难……很多科幻电影都喜欢以人工智能的失控为噱头大做文章,引起很多人的担忧。但高文院士在讲座上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
高文院士认为,在人工智能的概念划分上,依照人工智能发展水平可简单分为“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机器翻译等单一智能都是弱人工智能,远远没有达到强人工智能的级别。”高文院士从人工智能的定义入手,让萦绕在人们心头的很多迷惑迎刃而解。他说:“现在大部分社会学家和科学家争论的,根本不是同一个人工智能。对人工智能抱有怀疑甚至担心的人,说的都是强人工智能。事实上,人类现有的技术还远远无法实现强人工智能。”
未来,人工智能会往什么方向发展?高文院士表示还充满很多未知数。“虽然未来强人工智能技术演进和发展的方向存在不确定性,但弱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为行业赋能已成大势”,高文院士认为,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及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这一点毋庸置疑。
第四次工业革命何时来?
或许就在10年后
讲座中,高文院士梳理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脉络,以生动的故事和深入的剖析,让听众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他指出,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中,中国和美国处于领先地位。一方面,强有力的战略引领好政策支持,种类齐全的海量数据资源,丰富、广泛的应用场景以及极具潜力的青年人才快速成长和聚集,将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但另一方面,与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先进地区相比,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存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原创算法差距,在高端芯片、关键部件、高精度传感器等方面基础薄弱。
“我们正处在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历史时期,它什么时候到来?我大胆预测,就在21世纪30年代,也就是大约10年后,人类社会即将进入‘智能时代’。”高文院士语重心长地叮嘱同学们,要主动拥抱技术革新的潮流,为即将到来的时代浪潮做好知识储备,打好创新基础。
中国专业人才紧缺?
高校要发力了
高文院士透露的一组数字让人揪心:截至2017年底,我国人工智能人才拥有量超过1.8万人,仅次于美国,但高水平人才占比偏低,不足美国的五分之一。人工智能企业的领军人才,主要依赖从海外回来的华人,本土培育的高水平人才严重缺乏。这一现状,已经成为制约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最大瓶颈。
哈工大(深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执行院长王轩表示,哈工大2018年成立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其中,在哈工大(深圳)校区主要从事5G、物联网、嵌入式人工智能、物理信息融合系统、物理知识图谱、感知大数据等前沿研究,和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能装备等应用研究,首批广东省实验室之一的鹏城实验室(深圳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也是以哈工大(深圳)为依托单位建设的。
“我们的计算机自动化、机电、经管、数学、法律等学科,目前都已开展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王轩透露,哈工大(深圳)计划加大在人工智能学科方面的投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