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投入资金46.3亿元,实施生态移民为环境保护让路,2万多户8万多人易地扶贫搬迁,做到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工作统筹推进。做好“林”文章,以科技为支撑,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中国工程院朱有勇院士团队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开展思茅松林下有机三七种植试验3910亩,价格高出市场5倍以上,一亩收入达5万多元。在院士专家工作站助推下,全市形成了以石斛、黄精、白及、重楼等为主的林下药材种植业,食用菌和松香为主的林下采集业,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为主的林下养殖业,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511.6万亩,涉及农户近25万户,从业人员48万人,林下经济人均收入达3050元,占家庭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全方位、多渠道的林业收入,让农民实现了不砍树也能致富。
以茶叶、咖啡、生物药等为重点,坚定不移走绿色生态、有机发展路子。在巩固现代茶园、咖啡园面积和产量居全省第一的基础上,全市有机认证和进入转换期的茶园和咖啡园达35万亩,居全省第一;普洱茶品牌再次荣膺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榜首,被定为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换农产品;建成“中国咖啡之都”、世界最大澳洲坚果单体连片种植基地,打造全国最大牛油果商品生产基地;全市13个产品获得云南省名牌农产品,3个产品获得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片古茶园被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同时,积极培育清洁能源产业,以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装机规模922万千瓦,成为“云电外送”的重要基地;打造现代林产业基地,全市森林面积达304万公顷,林下经济利用面积511万亩;推进全域旅游,突出抓好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基地建设,旅游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建设绿色城乡
作为普洱中心城区贯穿南北的母亲河,曾经脏、乱、臭的思茅河如今面貌已改变,滨河路成了市民的休闲散步之地。
这得益于近年来持之以恒的思茅河主河道及8条支流的环境综合整治,通过治污截污、旧城改造、休闲空间打造,思茅河旧貌换新颜,成为展示城市品位、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的绿色走廊。特别是在治理城市水体黑臭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成效显著。至2018年底,全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高于80%,并全面开展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工作,力争到2020年底,全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5%。
为提升城市品牌,普洱市着力在加快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力争到2020年,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5%,各县城区污水处理率达85%;深入开展入河湖排污口整治,全面推进建筑小区、企事业单位内部和市政雨污水管道混接改造,严禁城镇垃圾和工业污染向农业农村转移;加强水体生态修复,强化沿河湖园林绿化建设,营造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恢复和增强河湖水系的自净功能,为城市内涝防治提供蓄水空间。
同时,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发展,围绕“干净、宜居、特色”的主线来做文章,通过广泛开展绿色出行、绿色消费、节能环保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农村活动,全市累计创建32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和908个市级生态村,建成省级绿色学校53所、绿色社区11家。
上一篇:高淳兴旺,靠的是绿色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