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乡村治理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还对全社会稳定发挥着压舱石作用。河头店镇党委重点从加强党的领导入手,不断完善治理体系,创新服务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创新实践“三位一体”区域化党建新模式,抓实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为此,河头店镇构建了“三位一体”区域化党建新模式,即以基层党委为核心,发挥党建统领作用,做好党组织体系优化调整,增强内部活力;以功能型党组织为纽带,全域统筹各类资源,做好三农协调发展,增强发展动力;以人民为中心,融合发展社会化服务,运用平台思维,增强组织凝聚力。推动区域内党建共建、资源共享、发展共商。在总结龙泉湖社区党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该镇以优化村庄建制为切入点,探索建立区域化农村基层组织体系。
一是开展优化村庄建制工作。按照“党委领导、书记主抓、三级联动、依法依规、因村施策”方针,在全镇开展优化村庄建制工作,70个村民委员会减少至11个,9个社区新成立7个社区村民委员会、4个新村村民委员会。社区、村庄建制优化后,拓宽了选人用人途径,为区域化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二是成立农村社区党委。依托全镇9个社区,成立9个农村社区党委,明晰组织架构,实行镇党委、社区党委“双党委”同步运行模式,构建多方共同参与的“1+9+N”组织体系。以龙泉湖社区为典型引领,社区党委下设12个村庄党支部,3个从事公益服务、人力资源及生态农业发展的“两新”组织党支部和1个现代农创园功能型党支部。通过党建引领,推进域内产业振兴区、人才振兴区、文化振兴区、生态振兴区、组织振兴区等五区实现融合发展。
三是选优配强社区党委班子。全镇9个社区党委,采用“机关干部下沉、村干部上提”的方式,选拔农村工作经验丰富,敢担当、负责任的中层干部担任社区党委书记,威望高、能力强的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社区党委副书记,进一步提升农村社区党委对农村事务的领导力,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支撑,构建“三治”融合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
一是以自治发挥村民主体作用。该镇在社区设立共建议事会,以推进重大事项、重大问题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为重点,吸纳双管单位、企业等单位及个人参加,共同商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各村庄均制定村规民约、组建运行红白理事会,在引导群众移风易俗,破除婚丧嫁娶中铺张浪费的陋习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是以法治保障治理有序。该镇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建立“村庄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社区司法工作室、镇综合治理中心”三级联动体系,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同时,联合司法所开展律师进社区活动,为每个社区配备1-2名法律顾问,通过下发宣传册、现场咨询等形式普及法律知识,增强群众法治意识。
三是注重模范引领、文明实践培育,以德治弘扬文明乡风。各村庄均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同步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庭院”等评选活动,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开展“大河乡贤”评选活动,发挥广大乡贤示范带头、言传身教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融合发展社会化服务,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
一是实施网格化管理,提供精细化服务。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引导党员干部沉到网格、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以龙泉湖社区为例,社区设置网格12个,选优配强12名网格长、58名网格员,联系服务3524户、9812名群众,构建“镇-社区-村庄-干部-党员”五级联动网格化管理体系;高格庄村、泥湾头村实现集中居住后,网格适时调整为“楼长负责制”,每栋楼设置楼长1名、单元长3名,结合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设立便民利民服务岗等6个岗位,确保党组织服务触角延伸到社区的每个“神经末梢”。
二是实行扁平化管理,推动服务下沉。镇级向各社区下放了54项直办代办类服务事项,并为每个社区配齐5-8名专职工作人员,实行轮值坐班,进一步缩小为民服务半径,让农村社区成为日常决策中枢和工作落实阵地。
三是典型引领示范,推动规范化建设。实施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系统地整合了党务、政务等资源,向群众提供“7+1”服务项目,并同步开通党群服务热线。建立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社区设置文明实践站和小雨滴服务站,以“社工+志愿者”的工作模式,组建志愿者文明实践队,积极救助困难学生、留守儿童、贫困户等弱势群体。“五一”劳动节期间,河头店版《我和我的祖国》登录“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进一步扩大宣传教育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