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宇:4.0时代写好乡村振兴大文章,中国农业强起来!
来源: | 作者:人民网
  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正在经历千年之变。” 11月20日,在江苏南京举办的2019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大咖传经论坛上,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原司长张红宇认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农业发展已经从1.0时代进入到了4.0版本。

  农业4.0时代到来
 
  农业1.0版在1949年-1978年,这个阶段是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起步阶段,主要特征是全党抓粮食生产。现代农业2.0版在1978年-2003年,主要特征表现解决了粮食安全问题后,农林牧渔方方面面的产业都有了历史性进步,特别是乡镇企业迎来大发展。2003年-2017年,中国进入现代农业3.0时代。基本特征是农林牧渔几大传统产业继续丰富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发展。最大的新产业是“互联网+”。和农产品加工业。如今,从2017年至今,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代农业进入4.0版。
 
  4.0版农业意味着什么?从产业业态来讲,表现为各种业态在不断地融合发展,农文结合、农工结合、农贸结合、农旅结合,农业与其它产业呈现融合态势。从农业的功能来看,农产品产出功能要强化,但传统的外汇创汇功能要弱化。有的功能要显现,特别是绿色发展功能是新产业新业态必备的一大功能。从实现的路径来看,互联网农业、智慧农业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对传统农业的认知。从政策组合方式来看,过去是聚焦农业物质产出,财政政策、金融保险政策全部聚焦农产品物质产出,现在相关政策有不同的定位,不同的定位聚焦不同的产业业态,新产业新发展,“互联网+”、智慧农业、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业态,政策怎样支持等。所以现代农业进入4.0版特征非常明显,最大的特征就是现代农业有了乡村产业的全方位展示。
 
  乡村产业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现代农业4.0版的乡村产业发展,是基于对中国农业资源禀赋多元、产业类型多元、农业从业者众多的事实提出的概念。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看,乡村产业最重要的任务是聚焦保供给、保就业、保收入。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乡村产业基本功能不能变,即确保以粮食为重心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乡村产业发展重中之重是粮食安全,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中国饭碗必须装中国粮。
 
  提高农业的发展质量。满足多元化,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多元化的需求,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保障供给链、完善利益链,让农业生产吃得好、吃安全,有多元化体验。


  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是传统的产业,更是“永恒的新生产业”,要使农业成为永续的产业。农业要实现永续发展,绿色理念要深入人心,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山、水、田、林、湖、草,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水则水、宜牧则牧。因此,我们要保持取得好成绩的势头,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化肥农药要零增长、负增长。
 
  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四大来源上,农业收入占比越来越低,家庭经营收入去年占比36.7%,工业化带来的工资性收入占41%,转移性收入达20%,财政性收入只有2.3%。现代农业发展、乡村产业发展,要在增加农民家庭经营这个方面做文章,要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内部就业容量。
 
  以改革促乡村产业发展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一是承包地的改革问题。要坚持“三权分置”,以最少的劳动力种最多的地,以规模取胜,解决农产品充分供给问题。二是深化宅基地改革。农业农村部按照中央要求出台了《农业农村部关于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的通知》,提出在不侵犯农民土地权益,包括不减少粮食生产能力、不减少耕地数量的前提下,盘活用好闲置宅基地,通过出租、出让方式主要用于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是各类新主体要有不同的功能定位。二是充分释放工商资本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三是培育各类职业化的专门产业人才,乡村产业发展要求农村人才具有匠人精神、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致力农业科技创新。一是强化生物技术。怎样确保农产品的总量供给,杂交水稻、矮败小麦、杂交玉米等生物技术提供了一定的生物技术支撑。二是强化装备技术。特别是设施农业、智能温室等。三是强化信息技术,发展智慧农业、功能农业。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框架。这个框架主要包括财政税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金融信贷、农业保险、人才培养、市场营销等。其中,一是基础设施要聚焦粮油大宗农产品生产条件的改善,比如强化农田水利建设。二是公共财政要对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发挥引领作用。通过公共财政调控和补贴政策,促使农民有兴趣和意愿从事新产业新业态的生产经营。三是金融保险要着眼于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金融要在机构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三大创新上下大功夫。农民对金融的需求在变,金融机构对农民服务的供给模式也在变,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县,金融环境、金融生态也需要发生相应的调整。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