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旗夺标 激发干劲——内蒙古通辽管好用好派驻扶贫干部
来源: | 作者:光明日报
  入冬以来,当地气温直线下降。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船营子村的一片林地里,几千只清远麻鸡在追逐嬉闹。
 
  去年4月初,刘伟光开始担任船营子村第一书记,养殖清远麻鸡是他带领贫困户脱贫的示范项目,也是申报“五面红旗嘎查村”的重点审核条件之一。
 
  2018年以来,通辽在全市农村牧区开展争创 “五面红旗嘎查村”活动,从党建示范、脱贫致富、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社会治理五个方面进行考核评选,用成果说话,看成效用人,调动起派驻干部的激情。
 
  目标鼓舞
 
  精准扶贫有干头
 
  五面红旗,五个目标,每达标一个,就授旗一面,同时还能获得1万元建设发展资金奖励。“争旗夺标”活动给派驻干部“精准扶贫”设定了“精准目标”,成为通辽市提升派驻干部工作成效、培育派驻干部成长的重要抓手。
 
  柏林艾勒嘎查今年要争取拿到“党建示范”和“产业兴旺”两面红旗。第一书记王有财进村后,立即组织嘎查支部党员进市区、进电厂参观学习,协调发电总厂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建设,投入近200万元建成基础母牛养殖场。
 
  通辽市要求派驻干部每周保证驻村工作5天,但王有财最长31天没有回家。今年大年初一,他就从家里带着水果、点心到村里过春节。王有财说:“我不放心场子,还有几个贫困户的农牧民在养殖场干活呢,得让他们也过个好年啊!”
 
  为帮扶国家级贫困旗科左中旗,通辽市派驻扶贫干部43人,包联43个嘎查村扶贫工作,并创建成立联合党支部。根据“地域相邻、基础相通、产业相近”的原则,联合支部将所包联的贫困村划分为5个区域,每个区域建立一个党小组,并设定一名指导员,制定工作清单,争取在2020年实现市级包联的“红旗嘎查村”集体经济空白村全部清零,效益全部递增。
 
  制度激励
 
  干事创业有奔头
 
  在奈曼旗达木嘎筒村南头,一座占地1200平方米的速冻与冷藏兼用型冷库高高耸起。冷库里,一袋袋红鲜椒正通过库房的传送带传出货窗,落到一辆即将发往青岛的大货车上。
 
  卸任不到两个月的驻村第一书记巴图来到库房,向企业负责人李振军询问鲜椒售价。李振军说:“市场占住了,一斤怎么也有几毛钱赚,农民亏不着。”此前,巴图深入研究了当地鲜活农产品普遍售价不高的问题,发现主要是冷链体系不完善。于是,他争取项目资金,在村里建成这个冷库。
 
  巴图熟悉市情,在产业发展规划、农超对接上有思路、有办法。他规划发展红鲜椒种植,使农民亩均增收2000多元,还在椒田的栽植、采摘环节,带动农牧民务工增收800元左右。今年9月,经组织考察,他被提拔任用为奈曼旗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由扶贫包村改为扶贫包片。
 
  很多派驻干部都是脱岗工作,派驻前在重要岗位工作,能力较强,如果没有良好的选任机制,这些人工作起来就会瞻前顾后。为此,通辽市拿出50个处级领导岗位名额,为一线扶贫干部专用。还规定旗县把年度乡科级干部提拔指标的50%,用在扶贫一线的干部身上。
 
  两年来,通辽市提拔重用扶贫一线干部到处级领导岗位工作30人,各旗县市区共提拔重用扶贫干部到乡科级岗位工作480人。
 
  典型引领
 
  务实作为有劲头
 
  派驻基层的扶贫干部,岗位具有临时性质,对其成长进行关怀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辽市对这批干部格外重视,一年奖励表彰两次。市委组织部还编辑了《脱贫攻坚典型案例》《优秀共产党员事迹》等多部书籍,通过先进典型来引领带动基层干部干事创业。
 
  巴图、刘伟光、王有财等一批派驻扶贫干部榜上有名,他们办法多、干劲足,眼光长远,在培育村级组织集体经济、建设带不走的工作队等方面,都发挥着引领作用。
 
  刘伟光带动17个贫困户一同养鸡脱贫。第一批鸡出栏了,还指导养殖户们清舍消毒,引进第二批。刘伟光说:“这个项目只有持续发展好,我们工作队的任务才算完成。”船营子村集体积累从零开始,不到一年,集体经济收入就达到15万元。
 
  巴图把眼光放在推进全镇特色种植发展上,无籽西瓜、红鲜椒、中药材款冬花种植逐渐形成规模。王有财一心扑在贫困村的养殖合作社里,眼看快要退休了,镇党委返聘他为养殖合作社理事长,继续留任第一书记。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