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强镇:靠政策引导 也要百花齐放
来源: | 作者:农业网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也是重要基础。新时代已经到来,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已刻不容缓!
  乡村产业如何做大做强,如何帮助农民稳就业促增收?农业产业强镇在这一过程中就尤为重要。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产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2018年,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在全国启动了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第一批批准了254个镇(乡),2019年第二批批准了298个镇(乡)。两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60亿元资金,支持建设了552个乡镇,有力促进了乡村产业升级、农民就业增收、城乡有机融合,推动了资源要素在乡镇层面的集聚,加快了农村产业主体培育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
  农业产业强镇如何建设?
  突出主导产业优势 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在江西省南丰县太和镇,甲鱼产业影响力在当地小有名气。太和镇制定鱼塘建设标准,推行生态种养,有效提高龟鳖养殖产业化水平,养殖规模和产蛋量位居全国之首,成为全国闻名的中华鳖亲本养殖、种蛋种苗生产供应基地,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显著提升。
  而在生态脆弱的青海省共和县龙羊峡镇,其依托冷水鱼养殖规模优势,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效益。今年前三季度,龙羊峡镇共加工冷水鱼3000吨,冰鲜产品2500吨,实现产值的2.2亿元,产业影响力明显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龙头企业逐渐成为引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骨干力量。龙头企业不仅孵化、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而且创新主体间联结融合模式机制。山东省荣成市俚岛镇以海带产业为载体,吸引10家龙头企业建厂,辐射带动65家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初加工,加工产值达1亿元。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在发展葡萄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壮大各类经营主体,76家葡萄生产主体中有龙头企业11家,产业年产值16.1亿元。
  深化产业跨界融合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四川省彭州市九尺镇立足蔬菜产业,引入现代金融手段,开发了农产品仓单质押、资金互助社融资、项目担保等农村金融产品,撬动社会资金35亿元,推动蔬菜全产业链发展。此外,浙江省平湖市广陈镇与上海金山区、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合作,“长三角乡村振兴学院”和“现代农创学院”,为现代农业科技和新型农业人才的引入搭建平台。
  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沙尔沁镇,通过发展“农加旅、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产业融合模式,蔬菜加工项目每年加工蔬菜原料10万吨,产值提高30%,旅游农业使农产品价格提升20%。广东省普宁市高埔镇,通过农业与加工业、互联网、乡村旅游有机融合,研发5大类200余个品种,打通“双线”销售渠道,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2018年全镇青梅产值达到7.53亿元。
  湖南省涟源市桥头河镇探索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保底+分红”等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1829户4000余人,人均年增收1160元。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通过引导企业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引导群众入企务工等方式,为周边群众提供多个就业岗位,辐射带动周边1000多户农牧民从事人工种草、奶牛养殖、青稞种植、运输等行业,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政府主导引政策 企业主体强导向
  近几年来,各地在产业强镇建设方面探索,形成了一些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策引领。各级政府紧紧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主线,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支持,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坚持企业主体,突出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利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激发产业强镇建设的活力和内生动力,引领各类主体积极作为、各显其能;坚持多元参与,推动利益共享。破除制度壁垒,完善发展机制,引导和鼓励各类主体参与产业强镇建设,形成各得其所、各美其美,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坚持绿色发展,注重创新驱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生态型农业生产技术,发展乡村绿色产业,推动可持续发展。
  面对新时代产生的新挑战和新要求,只有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强镇,推动乡村产业稳步、高质量发展,才能为构建新时代乡村产业体系打下坚实的发展根基。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5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