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搬”七堰社区 看移民搬迁第一村的幸福新生活
11月27日,陕西日报社全媒体行动“聚焦深度贫困县”调研采访团来到汉滨区大竹园镇七堰社区。2010年,一场特大山洪泥石流在席卷七堰村后,村庄里二十余户房屋被夷为平地。这让整个村子陷入前所未有的悲伤与痛苦中。
一年后,以七堰村命名的七堰社区成为全省移民搬迁首批安置社区。这里也成为了全省移民搬迁政策的“首发地”。自此,整村幸福开始重生,异地搬迁举措的逐步推广落实,也为陕南山区群众开启了生活的“新篇章”。
住房保障是开启新生活的第一步。为了提升社区居民生活幸福指数,七堰社区始终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建设,把社区、园区、景区和社区工厂统筹谋划,一次规划到位、分部分项实施。截至目前,社区饮水安全、智能供电、网络通讯等各类基础和公共配套设施的相继完善,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并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为解决搬迁后的持续发展问题,让群众真正尝到新生活开启后的“甜头”,七堰社区还同步进行了产业建设。目前,社区建成以观光茶园、荷塘月色、林下养殖为主的循环农业市级农业园区、通过“筑巢引凤”“归雁”工程引进的几家社区工厂以及依托当地避灾移民搬迁发源地发展的乡村旅游基地解决了搬迁户超600人的就业问题。“这些毛绒玩具都是出口国外的,美国客商都给我们点赞!”走进陕西康润美毛绒玩具文创工厂,七堰社区党委书记柯瑛自豪的介绍道。 作为毛绒玩具生产线负责缝纫的钟啸来说,这份工作不仅让她有了稳定的收入,生活也便利多了。“10月份建厂我就来了,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我在这工作起来也开心。”
随后,采访团一行来到贫困户刘富侠的家中。刘富侠今年26岁,在七堰社区的电子厂工作。“电子加工电阻线圈工作灵活性很大,还可以在家工作,对我们残疾人来说很方便。”刘富侠说,这份工作她和父亲一起做,每天少则四五十元,多则能挣六七十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