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地结出科技“金果果”
来源: | 作者:河南日报
  俗话说,一亩花生三亩田,可见花生经济效益可观。河南省是花生种植第一大省,常年花生种植面积占全国的25%,产量占全国的30%。如何从源头优化花生种植结构?如何让小花生真正长成农民增产增收的“金果果”?科技的支撑显然不可或缺。
  2017年,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四优四化”发展战略、助力河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省农科院启动“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其中优质花生成为发展“四优四化”的重点对象之一。“优质花生专项实施以来,针对河南省花生产业存在的问题,以优质品种为支撑,以绿色高效生产技术为引领,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以全产业链发展为目标,我们组织全省农科系统35家单位,优选高油、高油酸花生新品种8个,绿色高效生产技术9项,在豫南、豫东、豫北、豫西等不同种植模式区进行集成组装,进而大面积推广。此外,还加大为企业和种植基地牵线搭桥的力度,加强产销对接,在促进花生产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优质花生专项负责人、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黄淮区栽培岗位专家、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汤丰收说。
  调结构小花生变身“优等生”
  河南是全国花生生产第一大省,但存在大而不优、大而不强的问题,普通品种种植面积过大,优质高油、高油酸花生品种种植面积偏小,特别是代表未来生产发展方向的高油酸花生发展缓慢,亟须进行种植结构调整。
  针对河南省花生种植结构存在的问题,优质花生专项依托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南阳、驻马店、信阳、开封、商丘、周口、新乡、安阳、濮阳等花生主产区重点推广优质高油花生豫花9326、远杂9102和高油酸花生豫花37、豫花65、开农1715等品种及配套绿色高质高效种植技术,通过示范方建设、召开观摩会、技术培训等措施,促进了河南省优质花生的发展,种植面积大幅度提高。
  一组数据足以说明:两年来,依托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优质高油、高油酸花生绿色安全高效生产技术百亩方100个,千亩方19个,万亩方9个;经相关专家实地测产,百亩方最高亩产585.7kg,万亩方最高亩产484.2kg,增产效果显著;辐射带动河南省优质高油、高油酸花生种植800多万亩;优质花生订单生产面积超过50万亩。优质花生种植面积大幅度提高,让小花生身价大涨,变身市场俏货。
  科技助力,让花生产业链条越伸越长。目前,在省农科院“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的推动下,河南省优质花生研、产、加、销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花生生产转型升级和农业结构优化再上新台阶。
  提品质旱薄地播下“科技种”
  土壤贫瘠、养分缺乏的旱薄地能实现花生高产高效吗?“能!既能实现高产,又能获得高效!”省农科院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给出了一个响亮答案。2017年,通过种、肥、保水剂、覆膜栽培等技术的集成,在兰考沙滩薄地百亩示范方专家实地测产,平均亩产409.82公斤;2018年,在延津县召开的一场“高油花生品种豫花9326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现场观摩会上,更是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经相关专家测产,百亩沙滩薄地平均亩产达533.08公斤,比常规生产技术每亩增产200公斤左右。
  河南省有旱薄地超过500万亩,而该类地块正是传统的花生种植区域。旱薄地土壤相对贫瘠、养分缺乏,花生生育期内降雨量偏少,灌溉条件差,产量低而不稳,严重干旱年份甚至绝收。因此,提高旱薄地花生的单产,改善品质,对于增加花生种植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花生种植,选好品种很关键。好的品种配上科学的管理,才能有好品质,才能丰产又增收。
  在“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支持下,针对河南省旱薄地幼苗发育不良、后期早衰,产量低而不稳等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省农科院集合全省科研力量和研究成果,通过品种、栽培、土肥、植保等多学科协作,集成了一套以抗旱品种、增加钙肥微肥、增施保水剂、机械化覆膜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等为核心的旱薄地花生绿色高质高效综合生产技术,制定的《旱薄地花生丰产种植技术规程(DB41/T1099-2015)》已作为河南省地方标准颁布实施,形成的《旱薄地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演示系统》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主编的《花生高产与防灾减灾技术》出版发行。技术上,选用抗旱性强、适应性广的豫花9326等中早熟优质品种;种子进行分级、包衣;增施钙、钼、硼肥和保水剂;实行机械化覆膜起垄种植。这些措施的实施,基本实现了河南省旱薄地优质高油花生的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促进了河南省优质花生生产的产业化发展。
  河南省农科院积极利用高产典型、示范现场会、科技大集等多种形式,对产区农技推广人员、农民技术员和广大农民群众进行旱薄地花生防灾减灾技术培训。在花生生长的关键时期,组织专家亲临生产第一线,开展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100多场次,培训人数超过1000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0000余份,有效解决了技术棚架问题,为加速技术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助脱贫“三坡”地种出“致富果”
  河南省“三坡”地(山坡、塘坡、滩坡)分布广泛,这些地区是河南省花生种植的传统区域,也是贫困地区较为集中的区域。由于土层薄、土质差、灌溉难,低产低效的问题一直没能得到有效解决。根据统计数据,新县、光山、商城、罗山花生每亩平均产量在200公斤以下,低于全国的240公斤,更低于全省的300公斤。
  如何提高“三坡”地花生产量和效益,成为河南省农业科技攻关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解决粮油争地、花生再发展的关键。
  “三坡”地种花生能不能高产?去年9月,省农科院在罗山县举行“岗坡地花生绿色优质高效生产技术观摩会”,并进行测产,百亩方花生平均亩产高达418公斤,说明“三坡”地种花生只要使用技术得当,也能实现高产。
  岗坡地土壤养分含量低,干旱频率高,种小麦、玉米风险大、收益低,种花生为什么产量高?汤丰收介绍:“好品种才能有好产量,好管理才有好收益,科学种植、管理是关键。”经过6年的攻关,省农科院筛选出适宜岗坡地种植的抗旱型优质花生品种和土壤调理及施肥对策。地处浅山丘陵区的罗山县,在省农科院的技术帮扶下,在品种上,选用了优质高油、抗病早熟的远杂9102和高油酸品种豫花37号,从根本上解决了高质问题;在种植技术上,选用了起垄、增钙加钼硼及全程机械化等技术,旱能保墒,涝能排水,有效缓解了干旱对花生的不利影响,解决了生产效率和规模化种植难题。
  种花生“种”出了好日子。罗山县尤店乡罗洼村党支部书记丁磊介绍,目前全村建立了花生种植基地,累计播种花生面积2710亩。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吸纳贫困户就近就业,帮助贫困户学会应用新的花生栽培技术,对有花生种植意愿的贫困户提供物资支持等方式,结对帮扶贫困群众,全村有32户贫困户种植花生180亩,5个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种植花生2150亩,带动贫困户174户。按照今年花生的平均价格每斤3元、亩产300公斤计算,亩纯收入超过800元,为当地贫困群众找到了一条新的产业增收途径。
  罗山县岗坡地种花生实现高产突破,对全省具有重大的示范和推广意义,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能有效提高农业土地利用率,推进河南省种养业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之路。
  增效益一颗花生被“吃干榨净”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如今,不仅“白胖子”(花生仁)通过深加工身价翻倍,就连麻屋子(花生壳)、红帐子(花生红衣)也变成了“香饽饽”。
  花生浑身都是宝,如何把一颗花生的价值“吃干榨净”?
  在省农科院专家团队的帮助下,正阳走出了一条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链纵深延展的路子,小花生在当地“长”成了大产业:花生不只是花生,还被加工成了花生油、花生饮料、休闲食品、花生保健食品;过去扔了没人要的花生秧,如今经过粗加工一吨就能卖到600多元;看着不起眼的花生壳,不仅可以作为食用菌的栽培基质和苗圃育苗基质,还被做成了饲料、枕头等,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
  花生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空间巨大,如果能够把“吃干榨净”做到极致,就能延长产业链,变废为宝、增加收益。在前不久于正阳举行的全国花生产业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农业发展已由追求产量向提升质量转变。农产品在市场上能走多远,关键要看科技这条“腿”有多长。有专家认为,制约花生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瓶颈,是加工链条短、具有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种类少。很显然,有效破解难题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近年来,省农科院“四优四化”项目专家围绕花生产业链环节的升级,从田间种植的标准化栽培模式,到产品质量安全、加工、贮藏,再到全产业链各个环节技术配套、农机农艺融合,为各地花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全方位技术支撑。比如,利用氨基酸平衡技术、酶制剂技术和霉菌毒素脱除技术,开发了“育肥猪花生饼粕专用预混料”,可将育肥猪养殖综合效益和养分消化率提高5%以上,且有利于豆粕替代,利用前景广阔。优化平菇、金针菇栽培配方,平菇配方在玉米芯原料中添加50%的花生壳,生物学效率与传统玉米芯配方相当,节约成本0.3元/kg;金针菇配方添加30%的花生壳,与玉米芯、棉籽壳为主料的配方产量相当,菌丝满瓶时间提早1-2天,节约成本0.1元/瓶。通过与正阳天润公司合作,助力花生秧的分级和标准化,加速花生秧电商优势品牌的形成。
  在省农科院的技术指导下,河南省不少地区的花生产业走上了面积由小到大、品种由劣到优、产业由弱到强的特色之路,实现了由人工耕作向全程机械化、由种植花生向繁育种子、由卖原料向精深加工、由一产独大到融合发展、由传统产业向装备集群、由大众花生向品牌花生的跨越。农机农艺的融合,全产业链的技术支撑,使河南省花生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实现了从技术推广到成果转化的完美对接。
  建机制产销研迈向一体化
  浚县善堂镇杨梁村的1200亩花生田,与周边村庄的花生田连在一起,构成了浚县善堂镇高油酸花生豫花37号万亩示范基地。9月18日,由省农科院主办,鹤壁市农业农村局、浚县人民政府协办,河南省丰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办的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高油酸花生豫花37号绿色高质高效现场观摩会在此召开,会上河南省丰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河南邦农种业有限公司、山东金胜粮油食品有限公司、青岛福德隆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高油酸花生种子及产品购销协议。
  善堂镇地处黄河故道,沙质土壤,每年9-10月花生收获期,晴好天气多,昼夜温差大,利于花生生长与收获晾晒。因此,“善堂花生”以“果粒饱满、靓丽白净、口感香甜、无黄曲霉毒素”等特点享誉国内外。然而,许多年来,名噪一时的“善堂花生”并没有给当地农民带来可观的回报。受制于一家一户种植,当地的花生品种杂乱,生产流程不统一,产生不了规模效益,品牌效益更无从谈起。
  2018年,省农科院与浚县开展战略合作,依托丰盛农业在善堂镇创建了600亩高油酸优质花生豫花37号繁育基地。省农科院专家针对豫北地区生态特点,选用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豫花37号,集成示范了全苗培育、合理密植、平衡施肥、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全程机械化等配套技术,实现了花生生产的绿色高质高效。
  高油酸花生是指脂肪组成中油酸含量超过75%的花生,营养保健价值高,不仅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极为有益,而且抗氧化、耐储藏、产品货架期长。丰盛农业董事长张国忠告诉记者,今年当地高油酸花生豫花37号种植面积近万亩,涉及杨梁村等10余个行政村2000余个种植户。公司实行“品牌、标准、农资、耕种、防治、销售”六统一管理,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机制,签订订单种植合同。
  据介绍,豫花37号属珍珠豆型品种,具有早熟、丰产性好等特点,在河南省夏播生育期115天左右,可以满足一年两熟的要求。示范基地采用夏直播和麦垄套种两种栽培模式,麦垄套种于5月20日左右播种,夏直播于6月10日开始播种,采用机械起垄精播、测土配方施肥及轻简管理、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无人机喷药、机械化收获等绿色高质高效技术。
  在今年花生生长期干旱严重的情况下,善堂镇高油酸花生豫花37号表现出结实性好、产量水平高、抗逆性强等特征特性,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经专家组现场测产,善堂镇万亩豫花37号平均亩产达到484公斤,与普通花生对比,每亩增收可达600元以上,仅丰盛农业所属示范基地总增收就超过600万元。
  小花生“长”成了大产业,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建设花生特色小镇,就要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优质花生研、产、加、销一体化格局,让花生生产、加工成为休闲旅游的一部分,开辟新市场,拓展新空间,小花生定会有大作为。”汤丰收说。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